黑风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方案,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黑风洞,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邓艾一旦选择强攻,兵力处在劣势的司马懿也有点支撑不住了。
最重要的是,随着郭淮,陈泰等人相继派人前来告急,表示这几天蜀贼的进攻力度加大,攻势加强很显然,这不是敌军一路将领的临时起意,而是有组织的强攻。
诸葛亮这是要用强攻寻求单点突破,然后以点破面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司马懿有两种应对选择。
一种,是留下来硬撑,争取撑到蜀贼的这波进攻节奏退去,然后再安排退兵这样,是有可能有惊无险的完成退兵的。
只是,能退回去多少人,可就不好说了。
这一圈强攻,按照现在各条防御线上汇报的伤亡人数来看,十天之后,魏军至少要伤亡两万人以上如果在加上撤军途中可能造成的伤亡,最终能撤回冀州的士卒,能有三万人就是老天保佑了。
哪怕加上第一,第二批撤回去的四万人,总共也只能撤回去七万人。
这次会战,不算河东地区,光光兖州,大魏前后投入了大概十五万大军,最后撤回去只有七万人,还丢了整个兖州司马懿的罪过,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能撤回去这些人的前提条件,还是魏军必须守住三条防线种的任意一条,如果有一条没有守住的话,那结局甚至有可能是军覆没只有第一批,第二批撤回去的四万人而已。
这个应对方式,太被动了,风险也太大了。
而第二种应对方式是壮士断腕。
在蜀贼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前,立刻安排撤军,留下一部分断后,其余的主力迅速撤到延津渡口,尽快撤退。
但是,考虑到蜀贼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并且有骑兵相助,这次撤兵的安排,必须慎之又慎。
司马懿不是没有相应的撤兵计划,但如果按照司马懿的计划来的话,恐怕“卖”一个陈泰,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
为此,司马懿不得不把自己的想法和困境,写成书信,送到酸枣城内和西线,交给陈泰和郭淮两人,请两人一起参谋决断。
说好听点,是参谋决断,说难听点其实司马懿是希望这两个人,能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给陈泰的信中,司马懿其实说的很直白了。
他希望陈泰能率领五千人,坚守酸枣。
不求他以死报国,只求他能为大军拖延出三天的撤军时间,之后,哪怕是陈泰开城投降,他在邺城的家小,司马懿也会一力保存下来。
同时,司马懿也在信中跟陈泰挑明了,留陈泰守酸枣,其实也是在成陈泰本人和颍川陈氏。
颍川郡在这次大战中失守的那么快,其实就已经表明了颍川世家的选择和立场,他们已经集体选择了投向蜀汉。
陈泰就算回到了大魏朝中,没有地方世家的支持,他也不可能有太好的发展。
相反,这次只要陈泰能坚守酸枣,为司马懿撤军拖延到三天时间,保了魏军主力退回河北,就已经是颍川陈氏一族,对大魏的忠心表现了。
至于之后陈泰是不是开城投降蜀汉,已经不重要了身陷必死之地,为国取义,哪怕是曹叡,都不会对陈泰是不是投降蜀汉有任何想法。
毕竟,是大魏先放弃的陈泰,而不是陈泰先抛弃的大魏这年月,也不苛求所有人都能做到以死节。
而陈泰之后投降蜀汉,他同样能再次成为蜀汉内部的颍川世家领袖,而蜀汉朝廷,不管是出于安抚颍川世家的立场,还是看在陈群当年跟刘备私交的立场上,都不会为难陈泰,甚至还要重用陈泰。
某种程度上来说,司马懿留下陈泰守酸枣,其实就是在跟陈泰一个体面的,不损坏颍川陈氏名声,同时又相对合理的转换阵营的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么做,对大魏也有好处。
这也是司马懿能心安理得的“卖”陈泰的理由。
对陈泰,司马懿可以这么去直白的去劝说,毕竟大家都是大世家的代言人,内心里的东西,大家都差不多。
可对郭淮,司马懿却没法这么说郭淮也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没错,但郭淮这个人,有节操。
而且,历仕大魏三代的郭淮,跟陈泰这个官二代,是完不同的。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用什么利益关系去说服他能说服他,只有大义。
司马懿在给郭淮的信中表示,他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应对方案立刻撤军,并且,司马懿愿意亲自率领前部,为大军阻挡骑兵威胁,同时把中军交给郭淮率领。
而郭淮的回信,也不出任何意外岂有一军主帅,以身犯险之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