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朕陛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武科殿试,侯府庶子,叫朕陛下,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大周文武并举,&bsp&bsp武科试一般就在文科试后面一点,等文科殿试彻底告一段落,紧跟着就是武科的会试。
武会试拉拉杂杂从三月底一直考到四月初九,&bsp&bsp之后又等了十天,到四月十九的时候,西长安门外终于放了榜。
榜上,江宣高居这次武科会试的第九名,&bsp&bsp身份从武举人变成了武贡士,顺利拿到殿试入场券。
本次武殿试的文试就安排在会试放榜的三天后,到四月二十二日这天黎明时分,江宣以及同榜的一百一十八人,就按前两天学的规矩,先后脚早早地赶到了皇宫外,&bsp&bsp由礼部和兵部官员一同点名、核对身份之后,按名次在皇宫南大门外排成两列。
等到点后,&bsp&bsp在礼部和兵部的几位官员引领下,江宣他们从皇宫东侧门进了宫。
众人一路上低头看路、目不斜视,最后规矩无声地行到位于皇宫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大殿奉天殿前,再分列到殿前丹陛【注】的东、西两侧,面朝北方站好。
这时候,&bsp&bsp文武百官已经先江宣他们一步,在丹陛内外侍立好。
一切齐备,&bsp&bsp等到吉时,&bsp&bsp鸣鞭、鼓乐齐鸣,&bsp&bsp鸿胪寺官员请皇帝升殿。
之后大学士从殿内捧出考题,&bsp&bsp交给礼部官员放到丹陛正中的黄案上,&bsp&bsp殿外考生和百官一起行跪礼。
礼毕,&bsp&bsp礼部官员散卷,众考生躬身受卷,之后鱼贯进殿。
不提殿外百官如何散场,殿内,所有武贡士对照前两天学规矩时的演练,双手捧卷,低头看路,稳中有序地行到各自对应的座案旁,再对龙椅上的皇帝躬身到地行礼,之后在礼官唱礼下,起身、入座、答题。
奉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正中偏北处是摆放龙椅的高台,所有考生面朝高台,分坐殿内东西两边。
至于座次排列,毫无疑问是按照会试名次来,名次单数在东,双数在西,且排名越高坐得越靠前、靠中间,江宣名列第九,直接坐去了东边第一排略靠里的地方。
武殿试的文试只考一道策问题,考生需要在一天内写出一篇一千字以上的策文作答。
具体到题目的话,基本都是武事相关的政治问题,并且比较注重时政。
这方面的题目其实范围也有限,江宣从去年九月底到现在,一天一篇武事方面的策或论从没少过,整整七个月,足写了两百篇出头,不敢说写尽了武事相关,但七八成总有。
现在再看眼前这道策问,大部分都能拆解成他以前做过的题,把肚子里众多腹稿的精要、精彩处拿出来,再现场添补三四分,整合修改一番,一篇完整、水准之上的策文也就出来了。
至于成稿最后能有多出彩,就看他归纳出的核心主打观点以及最后的整合、升华了。
江宣一边磨墨平静心气,一边在心里梳理答题时的逻辑、侧重点,等一砚墨磨出来,他心绪基本平复,整体思路也差不多理清,低头提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写第一遍细稿。
不只是江宣这样,殿试的考核偏向决定了一般考生都会预先准备数十个时政方面的问题当腹稿,在江宣落笔的前后脚,殿里近半同考也先后低头落笔。
奉天殿中间的高台上,建安帝坐在高高的龙椅里,一打眼就看到下面东边第一排那个俊俏英武的后生,都是一样款式颜色的袍服冠靴,就那小子最打眼。
按座次一算,这该是会试的第九,他当初接到榜单后还多瞄了第九一眼,因为那是个“老熟人”,正是江夏侯府那个江四。
折子里看过江宣的名字不少次,这还是建安帝第一次看到江宣真人,当下认真打量了几眼,只觉得这小子长得的确是好,一百多武贡士里就数他最出挑,脸上剑眉星目,身板英武挺拔,身上有年轻人的朝气,气度还意外地有点沉稳。
就江宣之前那种种“一言不合直接动手”的光辉事迹,建安帝本以为这小子该一身锐气,结果现实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打量完全场,建安帝拿起御案上提前准备的折子,先看了一会,等七八本折子看完,眼见着场下武贡士们都下笔写了不少东西了,建安帝起身下了高台,从东边第一排开始溜达,有那稿纸上写的内容自己感兴趣的,就稍停留一会。
没多久,就溜达到了江宣案边。
江宣正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组织语言写策文,视线的角落处突然出现了一块明黄衣角,那截衣角还越变越大,渐渐变成了一截明黄龙袍半身,最后还停在了自己身边!
江宣呼吸一窒,执笔的右手发紧,毛笔立时顿在半空,久久无法下落。
实在不是江宣心理素质不行,就算放现代,一国领导人跑你旁边看你高考答题,你也得心情激荡,更何况这还是古代,旁边的是个集生杀予夺之权于一身的封建帝王!
要他强装处变不惊、下笔如常也勉强能装得出来,但没必要,对皇帝这物种,还是直接把恭敬摆到面上比较好,不然皇帝喜欢你的时候,你这是心性沉稳临阵不乱或不拘小节,等不喜欢你的时候,可能就是“大不敬”——对皇帝不够尊敬,十恶之一,遇赦不赦。
江宣这反应很平常,每次文武殿试时候建安帝都能遇到不少,而且这已经算是比较镇定的了,还有那手里毛笔被惊落,直接污了卷面的,不过这时都只是在草稿纸上行文,污了也没什么。
近距离扫了两眼江宣长相后,建安帝开始看江宣笔下内容。
第一眼看到的是字迹,工整、方正、乌黑,很得官体字三味。
再细看下去,横竖撇捺间又暗藏锋锐,一看这就是个武将的字,字迹里已经有了那么点风骨,不错!
第二眼是内容,文采凑合,一般武贡士的水准,跟文贡士不是一个物种。
但是言之有物、贴合实际,还很有几分个人独到的见解,让人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明显写文章这人是个肚子里有货、眼界不俗的,不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之辈。
而且行文还很简洁利落,几无冗余无用之语。
年轻时候建安帝喜欢文采风流的,现在当了近十二年的皇帝,花团锦簇实则没多少正事的折子都快看吐了,他反而越来越喜欢这种简明扼要直切要害没几句啰嗦话的行文风格。
多停了一会,扫完江宣笔下所有文稿后,又再扫了眼江宣长相,建安帝一边抬脚继续往下走,一边觉得这品貌倒是很衬一个武探花。
眼见建安帝终于走了,江宣心里松了口气,又过了会,等彻底平复了心情后,才提笔继续书写。
建安帝东西两边各转了前两排后,就没再往下看,转身带着人出了奉天殿,直接半途离场了,殿试一考考一天,他一个皇帝,当然不可能一直耗在这。
江光祖这次武会试考了第三十四名,正坐在西边第三排,眼角余光都偷偷瞥到建安帝走到他前面那桌了,再往后走几步就能到他案前,结果人折了回去!等再过了会,听那动静,皇帝直接走了!!!
江光祖捏毛笔的手用力到有点泛白,觉得自己太过时运不济,就差那么一点,就能在御前留个印象了!
直过了好一会,江光祖才强迫自己调整好了心绪,继续低头用心答题。
皇帝一走,殿里由内阁、礼部、兵部、督察院、翰林院所出的十个监考官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
礼部领头的是左侍郎叶正则,他看了看江宣的方向,陛下刚才在那停驻最久,武会试榜单他事先自然有特意看过,这个座次是第九,那就是虎贲卫参将江夏侯江天德的四儿子,尚未婚配。
江夏侯府手里有几分兵权,还跟宋国公府是姻亲,他堂弟的嫡长女去年赐婚为二皇子妃,虽然叶家还在观望,但兵权也可以先暗里筹谋一二了,而且江夏侯府之前跟太子妃娘家婚事谈不拢闹掰了,倒是可以接触一下……
兵部这次领头的是左侍郎曹应非,也就是前虎贲卫大将军曹雄的嫡长子、曹国公府世子。
曹应非也看了几眼江宣,脑子里过了遍信息,他立刻就明了了这小子就是他爹说过一次,那个救驾有功,又用救驾之功给生母换了个敕命的江夏侯家的老四!
长得还真是……出人意料。
场上其他监考官、巡考官等也都不动声色多看了几眼刚才建安帝停驻过的几位武贡士,特别是江宣,各自在心里稍微记了记人。
很快一上午过去,近午时候,监考官、巡考官分组出去用了光禄寺准备的午膳,每桌茶果酒菜汤饭、鸡鸭鹅猪羊肉俱全,丰盛量足。
等监考等都相继用完回了殿,光禄寺的人也给一众考生送来了午饭——朴实无华的四个白面馒头外加一碗烧开晾温的白开水,比刚过去的文科殿试还多给了两馒头呢。
江宣今天起得早吃得早,还不敢多吃,早饿了,当下馒头全炫了,但白开水只敢喝了一小口润嗓子,殿试时候虽然可以如厕,但很麻烦,不如忍一忍。
上午江宣已经完成了整篇策文,用了个午膳,换了换脑子后,再看刚才写的,又捉到了两处之前没发现的小瑕疵,当下又润色修改了一番。
再之后江宣眯眼假寐半刻钟,再看前文,又找到一处可以稍作修饰的。
就这么重复了六次,等最后三次都没发现疏漏,确定再无疑问,就此定稿后,江宣又开始磨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