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第39章,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乌鞘,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祺飞,御史台吏科给事中,从七品。
这是在京的,还有七扭八歪好几门在外任的亲戚,高永清化身户口稽查人员,给单独列出个折表,又进给皇上。
五条大罪逐一陈毕,满堂寂静。
卓思衡从来没见过曾大人眼睛能睁开这样大。
他也没有见过如此言辞锐利的谏言。
其实崇政殿内的官员不过二十余人,其余侍诏都被安排在外等候递交其余官吏的上疏和轮换排班后续听令,他一人在内,殿里便只有两个人穿着低品级的绿袍,那就是一个贞元九年一个十年的状元卓思衡和高永清。
原告陈述完毕,被告登场。
唐令熙已被召回帝京,在挨骂时已气得胡子乱抖,卓思衡见过唐祺飞,这俩父子长得很像,面阔庭方的端正之态与一身不俗的清朗之气相结合,仿佛天生就是做文官的料子,抗辩之词也掷地有声“均州虽是富庶上州,然而几年前北方四镇冬荒频频,朝廷命北部其余诸州运粮赈灾,其余州府多有推诿亏付,唯独臣倾举州之力,谨遵上谕,将存粮悉数运调,又调民夫多人襄助临州抢收秋粮,所谓农田均荒却有部分属实,然事出有因,绝非臣之荒怠。而赈灾不力……敢问皇上,他州之灾难道不是吾国之灾?均州倾力以抗北方灾荒,如今难得自保,难道是活该不成?”
他再抬头时说话已有了哭腔,哀哀道“谨遵上谕者,难道便要遭此构陷?自此以往,再遇邻州灾情岂不各州都要袖手旁观以求自保?天下百姓何辜?若是臣因此受罚,岂非寒了天下州郡官员的心?”
他一番陈词结束,皇上的面色已由沉郁露出些许悲悯。
不亏是为官多年。
卓思衡冷静细思,也觉抗辩有力,只是永清贤弟手里有实打实的数据,想要依靠此等言辞翻盘,实在太难。更何况真正最让帝王猜忌的第五罪他却片言未提。
这才是最要紧的。
这时自他面前走出一位紫服大员,出列后卸下进贤冠纳头便拜“臣愿告罪请辞,还我宛阳唐氏清白。唐氏跟随太【】祖兴国定邦,忠行可表,既然我与兄长同朝为官已造人猜忌,不若我自请白身,我兄才干吏能皆强于我,还望陛下莫要因人构陷对他心生芥蒂,万事请皆以国祚民生量度。”
原来在这里等着。
唐令照自请离朝,用行动表面他们家是不屑于构建势力和荣华的,要知道如今他比哥哥的官位重要职权更大,要是真的贪恋权势和逃避罪责,也该是被参的唐令熙自动请辞,然而却是他站出来……
卓思衡偷偷用担忧的神色去瞥高永清,只见对方全然面无惧意,冷冽的神色胜冰欺雪,肃肃萧萧。
看来永清贤弟已然料到会遭到以退为进的疯狂反扑,故而临危不乱。卓思衡略有安心,收回目光时却被曾大人瞪个正着。
这是一个警告的眼神。
卓思衡心中苦笑,眼下局势混战,他怎么会胡乱说话?若是说错话陷永清贤弟于危局,那他怎么对得起自己父亲和高世伯?
他当然知道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眼神交换间,皇上已走下了台阶。
他的目光不再有方才的半分犀利,只剩宽惠的温和,行至唐令照面前,双手将他扶起,又接过太监手里递来的进贤冠,替他戴好。
唐令照不胜惶恐,连忙俯身不敢言语。
“子辉啊,何至于此……”皇上叫了他的表字,“朕自会核查,绝不偏听,你身子不好,这样负气若是抱病,朕才是会真正不安啊……”
“陛下……圣上……”唐令照老泪纵横,俯身再拜。
“好了好了,你们都回去吧,今天本来就是先听听你们两头都是如何各有各话,便先到这里,兹事体大,朕定然不会昏察。”
皇上的声音里也有一丝疲倦,朝堂闹出这样大的事情,他不立即给出反馈是正确的,总还要听听看看其他人的反应。
如果是卓思衡自己,他也会这样做。
众人纷纷退出大殿,高永清走过卓思衡身边,没有看他一眼。
卓思衡也没有叫住他。
二人形同陌路,擦肩而过。
御道宽阔,官员们三三两两各走各的,卓思衡走在曾大人身后,努力不去看高永清的背影。
“咱们做臣子的,不单单要向书本里的圣贤求学,也得看其他活着的圣贤而有所获益。”曾大人慢悠悠的声音同他的步调一样,“比如今日,你我就该向圣上学习何为不疾不徐何为当放则放。”
卓思衡明白曾大人教训自己的意思,低头道“是,下官受教。”
“你心中有话,并非不当说之话,到当说之时再讲出来罢。”
“是。”
他们继续沉默着朝前走,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和呼喊声。
“曾大人,卓侍诏,留步!”
二人回头,竟是皇上身边的薛公公快步走来。
“二位慢走一步,皇上有请卓侍诏前往天章殿。”薛公公朝曾大人见礼后说道。
“翰林院的差事你回来再议,先去吧,莫要陛下久等。”曾大人看着卓思衡说完却没有立即转身离开,而是站在原地看向他。
卓思衡明白曾大人目光的意思,正是在说是时候了。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