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七章 都是安排,我岳父是李世民,张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喏!”一众文官朗声回应。
阿史那杜尔的马儿因为吃庄稼的事情,被大理寺打入了地牢。
就算是军中卫府的战马吃了庄稼,所带兵士都要处置下狱更不要说是这个突厥人了。
千万不要怀疑现在的朝堂对粮食有多看重。
许敬宗站在大理寺外,正在思量阿史那杜尔刚刚出城就撞见了程处默,又正好看到他的马儿在吃庄稼,还是一只萝卜,还正好是处默小将军种的。
哪里来这么多凑巧,都是安排。
张尚书到底还是在暗中做了诸多安排的。
自大理石卿戴胃过世之后,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一直空缺至今,处置这件事的还是暂代大理寺少卿褚亮在主事。
大家都是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
褚亮见到许敬宗还是亲切了不少。
现在的褚亮也是年有五十,当年被封弘文馆学士,又劝谏当今陛下拓边,主张讨伐颉利的一派人。
也算是朝中少有的激进一派,如今官拜常侍还兼领大理寺担任少卿。
“许侍郎,这是来看望那突厥人?”
许敬宗向他行礼,“褚少卿,下官还是过来问问这个突厥铁勒的事,阿史那杜尔能被关押多久。”
褚亮皱眉抚须道:“老夫听家中孩子说起过,说是欧阳询老先生和你们张尚书还有私交?”
答非所问,许敬宗整了整神情,一脸的严肃,“张尚书的事情下官怎么能随意打听,这不好。”
“遂良这孩子很是仰慕欧阳询老先生,只是这位老先生一直不肯给他指点。”
说的是褚亮儿子褚遂良,传闻中整个褚遂良年纪轻轻就已经在书法上有了造诣,虞世南老先是也对其赞赏有加。
不过这些都和眼下要问询的事情无关,许敬宗再是拱手稍稍一礼,“念在当年下官与褚少卿都是秦王府的旧人的份上,还请直说。”
见对方懂事,褚亮满意地点头,“让张阳拿一份欧阳询老先生的真迹字帖送到老夫孩子手里,老夫便可以让那突厥人早点放出来。”
“这……”许敬宗再是行礼,“下官有个不情之请。”
“许敬宗呀,当年的秦王府的学士如今各自都有自己的造诣,你知道陛下为何不看重你吗?”
“还请赐教。”
“就是因为你为人瞻前顾后,迟迟不肯决断,该决断的时候被他人抢先,该说的又被他人说了。”
“褚少卿误会了,要让张尚书给一份字帖不难,下官的不情之请其实是想问能否多关押杜尔一些时日。”
褚亮穿着官服在大理寺门前来回走着,“有人来大理寺捞人,有人来说情,想要轻罚放人,没见过你这般要把人留在地牢的。”
“下官的情况有些特殊,事涉外交院大计。”
褚亮站定看着街道斟酌了一番,“也不是不行,老夫可以想想办法。”
“那就有劳褚少卿了,改天下官就将字帖送来。”
“慢走。”
说完话褚亮便转身走入大理寺中。
许敬宗又在门外站了许久,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真是一人一个样,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
张公瑾,房玄龄,长孙无忌,苏勖,李玄道一个比一个难对付。
身为最没有存在的一个,许敬宗自认当年在秦王府也要低着头做人。
现在不同了,自己也是独当一面能够在外交院做事。
许敬宗转身带着坚定的信念又走在朱雀大街上。
此刻的大理寺地牢中,阿史那杜尔正在这里用还生涩的关中话大喊大叫,还会夹杂一些突厥话。
对有经验的狱卒来说,这样的人只要饿他一两顿就会老实。
一个文吏将褚亮的吩咐与这里的狱卒说了,便就知晓了接下来的事情要如何办。
突厥的铁勒,当年也是在草原上带领兵马的人物。
现在阿史那杜尔心中明悟了几分,长安城多了一个叫做外交院的东西,但凡得罪外交院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吐蕃的禄东赞也是,高昌的父子也是。
更不要说夷男可汗了,现在更是生死不知。
“我为天可汗征战西域,为何这般囚禁!我要见天可汗。”
阿史那杜尔的喊声在地牢中回荡着。
由于近两年长安城的治安好得不像话,几乎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大理寺的地牢也是空荡荡的。
囚禁阿史那杜尔也只是暂时,好在有处默的人手盯着,不然还真让他给跑了,张阳走在曲江池心中思量。
皇帝就在不远处钓鱼,张阳走上前道:“陛下,太子的身体我去看过,并无大碍。”
李世民沉声道:“朕来时就收到消息说是阿史那杜尔要跑,又被抓了回来。”
张阳看向远处媳妇和小武还有杨婶三人正在放着纸鸢,“对呀,婶婶与我说了。”
“你打算如何处置阿史那。”
在堤岸坐下,享受着秋日里的暖意,张阳揣手道:“先将他留在长安城,小可汗现在的位置还不稳,他还不能回突厥。”
“他是贺逻鹘的伯父。”
“陛下,人心不古,以现在草原的形势贺逻鹘小可汗将草场承包给了骊山,陛下以为他会不知道吗?”
李世民看着湖面没吱声。
张阳又道:“阿史那杜尔几次想要去外交院都被人拦了下来,他叫嚣着要骊山给个说法。”
“嗯。”
看李世民点头,张阳继续解释,“陛下是清楚的,草原上承包草场的买卖都是双方自愿的,骊山从没做过强买强卖的事情,可阿史那杜尔这人没读过什么书,他能知道吗?还不是到了草原要胡乱安排,颐指气使更甚,届时我们骊山的买卖黄了,陛下的赋税又要少好几成。”
听到赋税的事情,李世民沉下脸,“朕一向论事公正,不会因为你们骊山多交几万赋税就会帮你们。”
张阳点头,“陛下英明。”
“你与太子的关系甚好,你下了朝就去看望,都说了一些什么?”
“太子心中牵挂官学开办事宜,我说了等到三十岁我就从朝堂上退下来,从此久居骊山不问世事,专心研究知识。”
“三十岁?张公瑾知道他的弟子如此志短多半会死不瞑目吧。”
“这和老师没关系。”
“他泉下有知。”
“他还没死。”
鱼儿不咬钩,李世民收起鱼竿也没了兴致,“夷男可汗下落不明,朕收到消息薛延陀打算拥立多弥可汗,也就是夷男可汗的儿子。”
“陛下消息灵通,我们外交院并不关心漠北薛延陀,倒是没听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