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那你倒是写点好歌啊
浑光同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8章 那你倒是写点好歌啊,开局直播毒鸡汤,差点笑死观众,浑光同尘,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节目,现在我拉着她一起跪。’
‘???这尼玛是十五分钟临场创作出来的?这不比《战八方》有意境太多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王世风绝对是提前做好的!’
‘就算是提前做好的那这首歌也不比《战八方》差啊,乌烛骞那首歌不是花了好几个亿?’
‘莫名的感觉有些好听啊怎么回事儿,这首歌感觉比前面那首歌还顺耳是我错觉?’
‘如果这首歌真是这么创作出来的,那就有意思了,华语乐坛还有多少粗制滥造的低质量歌曲在圈钱啊。’
‘王世风这是在砸人家饭碗啊,估计又要被同行嫉恨了,不过我觉得乐坛确实需要这样敢于揭露的勇士了,不然太烂了。’
内行听门道,外行听热闹,这是常态。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和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当涉及到自己的知识盲区时,会本能的抱有敬畏感。
这个叫做职业滤镜,会过度美化你不了解的职业与人群。
比如同样是靠着脸吃饭,网红和偶像之间的专业素养其实相差无几,甚至某些网红的专业性更强,为何路人视角下偶像要比网红更‘正规’?
除了资本包装之外,主要就是职业滤镜带来的认知偏差。
两者其实本质都是依靠容貌资源换取社会资源,因为两者并没有达到依靠专业素养吃饭的水平。
再比如大家都长了嘴,能说话,但是如果你的职业是主持人或者相声演员,那么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认为你是专业的。
所以专业在很多人眼中,等同于高门槛。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你越过这个门槛,对专业进行速成,或者直接告诉你这个专业的内幕。
那么你对这个专业的敬畏感和滤镜,就会消失,将它视作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甚至产生很多其他情绪,例如
就这?
我上我也行。
原来也没想象中那么复杂啊。
但是当你实际操作以后才发现,即便是人家告诉你,你也未必可以。
但就像是魔术解密一样,王世风把整个古风歌曲的创作流程,用极短的时间能清晰面前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后。
所有人对音乐创作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大的滤镜了。
王世风在间接拉升所有观众对于音乐行业的认知。
以往他们对于娱乐圈这些创作者,不管是导演还是编曲,填词等专业人士,都是抱有本能的敬畏的,认为他们能够凭空创作出很厉害的作品,做的事情,是非常人所能及也。
但是现在看了王世风十五分钟创作出的作品,所有人观众在感觉荒谬之余,更加感觉自己好像受到了欺骗。
尤其是相比而言,王世风这首歌,对比乌烛骞的《战八方》,似乎更加顺耳好听。
而且因为两首歌都是周布演唱,所以对比起来更加明显。
这是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这样短时间,一个人创作出来的歌曲,会比斥资过亿,国内外著名团队联手打造的歌曲,还要好听?
这事儿尼玛就是离谱啊!
不只是路人觉得诡异,连乌烛骞的粉丝也开始有些自我怀疑起来。
相对比路人,他们是真金白银买了专辑,花了钱打了榜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一直坚定的优越感不见了。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网上叱咤风云,不是因为这首歌有多少好听,就是因为这张专辑斥资豪巨,碾压夏国所有歌手的制作经费。
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在意歌曲如何,只是想通过一些‘异于他人’的歌曲,来烘托出自身不俗的品味,趁机拉踩身边的朋友同学或者网友,排除异己突出优越而已。
但是现在一个几乎成本制作的歌曲,与《战八方》的效果相差无几。
原本的优越感,瞬间变成了嘲讽点?
这事儿怎么说?
我家哥哥愿意花了一亿多打了个很响的水漂?
这让我以后怎么吹?
炸了锅的外行人在弹幕肆意吐槽。
但是看门道的内行人却都神色凝重。
到现在,只有稍微有点脑子,懂行的人都清楚,王世风是在做什么。
这就是直接把当下音乐圈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还顺便把那群做商品音乐的团队桌子给掀了。
这让他们这些真正专业制作音乐的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舒畅,甚至感激。
尽管王世风这首歌也是典型的西方商业歌曲,流水线口水歌,工业垃圾,但是依旧值得他们感激。
终于有人做了他们一直想做不敢做的事情!
这个王世风太牛比了,不知道是不知者无畏,还是真正的胸有锦绣,这波操作必然会在圈内引起巨大的震荡。
不知道多少公司要炸毛了。
首先炸毛的,必然是当事人乌烛骞和袁青岚了。
作为被王世风‘致敬’的原作者,他们现在的心情,就像是曰了狗一样难受。
乌烛骞还好,他还能有机会甩锅,向粉丝解释这都是公司行为,与本人无关。
袁青岚就没得洗了,除非他承认这首歌不是他填词,不过那样人设崩的更彻底。
但是不管怎么说,因为王世风的操作,两个的商业价值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