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情之所钟(中),权握天下,易楚,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管家一边应诺,一边让人为他更换官服。
齐朗没有去议政厅,而是直接去了兵部,同时将销假的条呈派人递到议政厅。
兵部十分忙碌,看上去有点乱,甚至没有人注意到齐朗的到来,齐朗走到兵部正堂,正要进去,就听到一阵争执声:
“江尚书,南疆无三日之粮,你让大军先动,粮草如何为继?你也是军旅出身,怎么会如此荒唐?”清冷低哑的声音有几分虚弱,却没有半分退让。
“少侯爷,你该知道,军机不可贻误,本官已经向你保证,三日内,粮草必至,你不必在此无理取闹!”冷静平和的声音出自兵部尚书江楠之口。
“你用什么保证?”清冷的声音质问,音量却未抬高,“南疆的粮草向来由济州供应,会渠便是南疆的生命线,如今济州暴乱刚平,济州能供应得了吗?南方其它各州俱战略纵深之地,根本无粮可调,若要调动粮草,至少要五日以上,这还没有算上文书往来的时间。”
“这些不是少侯爷您该问的!”江楠淡淡地回答,显然在坚持原则。
“在下是平南大将军府的少卿,奉大将军之命与兵部协同,有何不该问?”仍是平淡清冷的质问,江楠却没有回答,齐朗知道他动怒了,偏又无辞以对,才笑着出声:
“本相回答你如何?”
“齐相。”堂中的两人俱是一惊,连忙起身行礼,齐朗微一抬手,示意免礼,随即就道:“少侯爷,你是刚从济州回京吧?”
“正是的,齐相。”面对齐朗,康绪多了三分拘谨。
“听得出,你很尽心。”齐朗在首位坐下,示意两人坐下,“你也是将门出身,应该明白尚书大人的难处才是。”
康绪没有反驳,只是沉默不语。
“事关机密,无可奉告,本相也只能如此回答你。”齐朗也不在意,“但是,平南大将军是江尚书一力举荐的,你也应该有点信心才是。”
“既然齐相如此说,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康绪沉吟了一下,终是不再坚持。
江楠见康绪离开,才松了口气,对齐朗道:“齐相,这位少侯爷真是言辞犀利!”
“关心则乱才对。”齐朗笑道,随即便问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南疆大军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动,但是,粮草一事,太后娘娘迟迟没有示下,户部那边,谢相也说不知此事。”若是不用军备物资,便只有动用户部的库存,所以,江楠才有此一说。
齐朗点头,随即起身,边向外走,边吩咐:“你与康绪商量一下,这次水军要怎么用?”
“什么?”江楠一惊,但看到齐朗微笑的眼神,便连忙答道:“是!下官立刻去办。”
其实,此刻最头疼的是尹朔。他年纪又大,对军事方面的经验又少,可是,身为议政首臣,他不得不负责全局统筹。虽然紫苏已经作了决策,但是,许多具体事务,轮不到请示太后,便得由他拿主意,再加上齐朗告假,兵部的事务都向他请示,他更是焦头烂额,毕竟,兵者,国之大事,他可不敢胡乱主张,因此,接到齐朗的条呈,他简直是欣喜若狂,立刻将条呈转呈中和殿,同时将兵部的公文转给齐朗。
齐朗一进议政厅,见过尹朔与谢清,便被公文淹没了,一桩桩处理完毕,天也就黑了,紧接着,三位议政大臣便被召到了中和殿。
紫苏显然是大好了,虽然面有疲色,整个人却精神了许多,情绪也不那么低落了。
“景瀚,康绪去过兵部了?”紫苏开口第一句就让三人不解,齐朗也只是中规中矩地回答:
“是!臣劝过他了,南疆军队会按兵部的部署出击。”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粮草,临行前又上书给哀家了。”紫苏抽出一份奏章,笑着道。
齐朗微笑,回答:“少侯爷过于谨慎了。”
“是吗?”紫苏显然心情不错,反问了一句,转而问谢清:“随阳怎么看?”
谢清也微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娘娘是意在东江大营吧!”
紫苏笑出声,点头:“既然你们都知道了,就好好去办吧!”
东江大营是元宁的西部重镇,一直都负责协同南疆或北疆大军的行动,此次对付西格并非硬仗,原来并不需要东江大营协同,现在,紫苏却让东江大营暂由平南大将军节制,原因只有一个,便是南疆粮草不足,南方各州没有多余存粮,可是东江大营周围的州郡却皆是储粮之地,调运起来,虽然手续繁琐,但是,经西原直道,支援南疆大军却只需两日。
这并不是很复杂的设计,所以,齐朗才说康绪是“关心则乱”。
紫苏转手将那奏章放回,接着说:“再来就是帝师的人选一事了。”
尹朔不解地询问:“太后娘娘,臣等亦忝为太傅,不知娘娘的意思为何?”
紫苏微笑,先安抚道:“尹相多虑了,你们三位,哀家自是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哀家想,皇帝不比从前,不是小孩子了,课业也应该有些调整了,太傅也该换一换才是。”
尹朔暗暗松了一口气,恭敬地开口道:“太后娘娘是否已经计较了?”
“帝王该学什么,历来都没有定论,太祖钦定了《圣清杂史》、《礼制通鉴》和《法道》为皇子必读之书,宣祖册立皇太子之时,赐了《九章经》,世祖时,又加了《圣训记言》与《六韬》,之后,应该就没再加过什么了。”紫苏说得很审慎,沉吟着,“哀家检视过皇帝之前的课业,道德文章倒是不少,这几本书反而只讲了《圣训记言》与《礼制通鉴》,其它的根本就没有讲过什么,对吗?”
“娘娘恕罪,只因为陛下尚小,臣等不敢讲深,皆以为循序渐进方为上策。”尹朔低头告罪。
“皇帝不需要参加恩科大考的才学,哀家以为,皇帝还是先把这几本书学透才好。”紫苏冷冷地说明,“你们也没什么罪可言,皇帝有才华不是坏事,可是,没有才华也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要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这几本书讲的正是经天纬地的大道,皇帝若是学不透,就无法真正明白帝王之道。”
“太后娘娘圣明!”谢清与齐朗不等尹朔出声便立刻躬身回答,尹朔也只能附和,不再有异议,心中却有些不满。
一直以来,几位太傅中,只有齐朗与谢清会给阳玄颢讲授帝王之道,尹朔等人都是恩科出身,王家更有书香世家之称,授业就以儒家文章为主,现在,紫苏这么说,明显是对他们不满,尹朔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紫苏微微颌首,淡淡地道:“你们三人商议一下,上份奏章,再议吧!不过,在那之前,太傅们还是按原来的安排去昭信殿给皇帝授课。”
“遵旨!”三人齐声应诺。
这是从去年十月底开始,紫苏第一次允许臣下进入昭信殿,三人同时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事态都在好转,他们也就可以避免直面许多麻烦。
“尹相,你与随阳去见见皇帝吧!这些天,朝中的流言也不会少,就请你们好好开解吧!”紫苏叹了口气,交代尹朔,“景瀚留一下,兵部的事,哀家想问清楚些!”
“是!”谢清自然没有异议,尹朔也想尽快见到皇帝,便没有多言,与谢清一同行礼,退出中和殿。
殿内,齐朗一直低着头,维持着恭谨的姿态,紫苏也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一旁侍立的赵全退下,良久,齐朗才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坐在书桌前的紫苏,眼中波澜不兴,唇边是一抹轻浅淡漠的无奈笑意。
“你回来,我很高兴。”紫苏真心地微笑,眼中是毫无掩饰的喜悦,很淡定地迎上他平静得近乎冷漠的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