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意见相左,我的沃野时光,安静的河,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父亲来到村委,敲开了办公室门。父亲知道李响现在遇到了坎,还是很难逾越的坎。也知道李响也有个倔脾气,认定的事,九头牛拉不回来。他想请刘光明劝劝李响,既然单干不成了,就找份工作。
刘光明正在看着电脑上的文件,热情地请父亲坐下,却又察觉了父亲脸上的不对劲,问道:“老李叔,怎么了?
父亲叹口气,说了李响的事,还有自己的想法。
还以为李响很快就要回省城了,却遇到了这等事。刘光明皱起了眉头,感到了震惊。
怎么会是这样?刘光明也为李响百思不得其解。幸亏秋葵种成功了,不然,父亲摔伤、女友分手、好友几近于背叛,这些事连续发生,足以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来形容李响了。
但他却不认同李响父亲的说法。
他知道李响想法和打算,不想再按部就班地上班,不仅从经济层面考虑,还有他渴望成功,尤其孟晓分手,给他打击还是蛮大的。他也想起李响给他说过的话,组织村里年轻人做蔬菜配送。
他也认为这应该可行。即便万一失败,也会给李响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李响还年轻,才二十七岁,还能经得起折腾。而且,他也发现,别看李响现在心情郁闷,但肯定能经得起折腾。
他对父亲说:“老李叔,我先听听李响的想法,再和李主任商量一下。”
“嗯,麻烦刘书记了,尽量劝他找个工作。”父亲站起来,要走。
刘光明想告诉父亲,按李响性格,找份稳定工作肯定不难,但是他自主创业,也未免不是更好出路。但他也理解父亲心里所想,就是有稳定工作才是王道,于是点点头:“好的,老李叔,我再问问省城的同学,尽量让李响找到适合自己工作。”
“哎,哎,我这就去叫李响过来。”父亲高兴地走了。
刚走出村委,遇上了李大志。父亲又让他一起劝李响。
“都到这份了,他还想创业?”李大志挥了挥手:“放心吧,哥,就是踢,我也把他踢回到省城,找个好工作。”
“好,不行就使劲踢他!”父亲脸上露出笑容,走路似乎也不瘸了。
回到家里,李响还坐在床上发呆。父亲告诉他:“响啊,去村委吧,刘书记有话给你说。
“哦,好。”李响想也没想,站起来,低头走出了家门。
父亲看着李响的背影,不由一阵心疼,也不由埋怨起自己,要不是摔成重伤,李响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李大志走进村委办公室,就和刘光明讨论起李响的事:“我看李响魔怔了,这都头撞上了南墙,还不死心。”
刘光明却说:“省城行不通,我想让李响留在村里。”
李大志没听明白:“你说啥?咱不缺后备干部了。”
村后备干部已经到任,是位二十四岁的小伙,农业大学毕业,和董倩是校友,名叫赵梓昕。赵梓昕聪明勤快,又经过培训,没多长时间,撰写报告、处理文件、上报事项,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李大志很是喜欢,也感到了轻松。
刘光明又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理由:“我觉得李响留下,可以开办蔬菜配送公司。”
“贩菜吗?”李大志长大了嘴巴。
“可以这么理解,但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并不是传统的蹬着三路车送菜。”刘光明说。
“不就是从咱这里收菜,再进城送菜?有啥不一样的?”李大志还是不理解。
“李响说过,可以搞蔬菜种植基地,然后配送,这叫现代经营模式。”刘光明又解释说。
李大志听了,不由哭笑不得:“这也没出息,还是劝他赶紧回省城应聘,这么大牌研究生,放在村里不白瞎了。”
刘光明皱起眉头:“什么叫白瞎了?村里为什么不能有研究生?这样才说明咱们人才济济。”
李大志也皱眉说道:“那你这么说的话,我觉得是城里大学生装不下了,就往农村赶。”
“你怎么学会钻牛角尖了?”刘光明白了李大志一眼,又说道:“李响读了那么多年书,是为了什么?”
李大志笑了一声:“这还用问,肯定是过上好日子。”
刘光明点点头:“就按你说的,为了过上好日子。如果在村里也能过上好日子,还能干自己想干的事,就像一位相声大家说的,既能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又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可在村里有什么发展?李响自己会不会愿意?所以,我给你说,去你的何乐而不为吧,我这就去告诉李响,让他赶紧收拾东西,滚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