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索特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 袋鼠的误会,猎人与轻骑兵,克拉索特金,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好了哦,第一题。”她从书包里翻出了自己的摘抄本,“Itisatruthuniversallyaowledged,thatasingleninpossessionofagoodfortubeinwantofawife.”(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她在说啥?我一脸茫然,卢卡也瞪大了眼睛,好像姐姐说的是外星语言。
“我,我不造(知道)。”卢卡一慌,说起中文就把词连在一起了。
“PrideandPrejudice.《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话。简·奥斯丁写的哦。”姐姐笑着公布了答案。简·奥斯丁我倒是知道,就是一本书都没看过。
“你这不是欺负人吗?女孩子才看这本书,男生当然不晓得了。”我帮卢卡抱怨了一句,结果便是腿被姐姐更狠地拧了一下。她威胁说再胡说八道就扇我,还讲我既傲慢又偏见,既不懂简·奥斯丁,也不懂女孩子。
现在想来,那番话确实有偏见。但我说出来时是那么自然而然,以至于没带上一点傲慢。
“第二题。Itwasthebestoftis,itwastheworstoftis.”
这回我倒是听懂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很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是哪本书里的。
“ATaleofTwoCities!CharlesDis!我没度(读)过,但只(知)道!”卢卡绿宝石般的眼睛闪了闪,开心得要跳起来了。他高兴的时候舌头也打结。
“没错,韦韦记好了哦,狄更斯的小说,中文翻译过来是《双城记》。”姐姐知道我答不上来,幸灾乐祸地望了我一眼,“第三题!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That’seasy.Haet.WilliaShakespeare.”卢卡笑得更开心了。这题很简单,我也知道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甚至知道这句既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
“HewasstillsleepingonhisfadtheboywassittingbyhiwatghiTheoldnwasdreangaboutlions.”
这句话挺简单,我能听个大概。如果没猜错,应该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印象中结尾就是老人在梦见狮子。卢卡果然说了ErHengway和TheOldManandtheSea,姐姐赞许地点了点头。
明明我也猜对了,只是没说出来。
第五题却迟迟没有出出来,姐姐自己把摘抄本横竖翻了好几遍,看来是“黔驴技穷”了(我没说这个词,不然可能已经被收拾了)。卢卡不慌不忙地等,我落井下石地催,她终于是把题说出来了,顺带踩了我的鞋子,不知这种小动作是跟谁学的。
“Hownyroadsstanwalkdown,beforetheycallhian?”
这我是知道的,是一首歌,几个月前学学还特意把它唱给米乐听了呢。我很满意,姐姐被我逼得山穷水尽,只能拿歌词凑数了。
“Blowinginthewind.BobDylan!”卢卡说着,还做了几下弹吉他的动作。姐姐笑着把社刊递给了他。我哼了一声,说哪能拿歌词当题目,鞋子上又挨了两下“双击”,还被她说没文化。
“你看过的书还真不少呢。”姐姐夸了一脸兴奋地翻着社刊的卢卡。
“英语看得很邵(少)的啦。主要还是的(德)语。哦哦哦,队长,有你写的事(诗)呢!原来队长还是事(诗)人啊!”
我当然不是“事人”了,也没资格说自己是诗人,但还是不由得笑了。卢卡无论看书还是说话都是那么认真,眼睛也一眨一眨的,实在是太可爱了。
“对了,卢卡,你们国家有哪些比较出名的作家呀?能推荐推荐吗?”姐姐把笔和摘抄本递给了他。卢卡调皮地吐吐舌头,小脸红红地在空白处写下了几个歪七扭八的名字:FranzKafka,StefanZweig,RainerMariaRilke,还有一个PeterHandke,我不认识。[1]
“欸?我听韦韦说你是澳大利亚人呀,怎么是这几个?”姐姐诧异极了。
“欧(澳)大利亚?No.I’froAustria.”卢卡很开朗地对我们笑着,一字一顿地解释,“?sterreich.欧(奥)地利。”
姐姐用一种怀疑智商的眼神看了我,还说要跟我爸妈打小报告,让他们给我报一个英语补习班。卢卡没有见怪,说很多外国人也会说错,英语里Austria(奥地利)和Australia(澳大利亚)确实很像,都成一个经典笑话了。
等我回展台了,非得找叶芮阳算账不可。听错的是他,背黑锅的是我。米乐说他们俩在招新的那天下午聊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聊了什么鬼东西,连人家哪个国家没搞清楚。
待会卢卡一回去,看到那些印了袋鼠的书签,可不得尴尬死了。
实话实说后,卢卡让我不用在意这个误会,他爸爸不是奥地利人,自己也经常换地方上学,在维也纳呆的时间不长。不知他是不是为了安慰我。我们仨又聊了一会,得知卢卡会在中国呆上一年。他的Aunt(别指望能弄懂是他的姑姑还是阿姨了)在中国定居,一家人对中国挺有感情,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蛮有兴趣,所以就来这上学了。姐姐问他为什么不去国际学校,他说我们学校更接近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
真是年轻人,我们的生活有啥好接近的,每天都是上不完的课和写不完作业。不过,虽说一个月来和卢卡的接触不算多,但他似乎也没抱怨过这些东西。听跟他一个班的乐奔说,卢卡在班上规规矩矩的,上课坐得也挺端正。其实,卢卡就是个和我们差不多的孩子,开心了就兴高采烈地笑,不开心了就一言不发。我有时候总感觉他有些地方还挺像我的,只是比我小了一点而已。
[1]四位作家分别是弗兰茨·卡夫卡、斯蒂芬·茨威格、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和彼得·汉德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