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寻白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庆阳第一位异姓王,风过万里,乘舟寻白鹿,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用完晚膳之后,安帝想要让余亦在卧龙殿住一晚,但被余亦以家事未处理完婉拒了。安皇后知道余亦也想回家看看所以也未强留。余亦回到家后便上了床,这么多年重新睡到自家的床不知为何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这一觉也是余亦这么多年睡得最踏实的一觉。
第二日一早余亦便精神奕奕的醒来,林伯早已将官服放在床边。余亦这才反应过来今日要上早朝,没有犹豫立马整理了一下自己然后换上官服,出门之后马车已经在府门口候着了。余亦一时间有些恍惚,自己好像真的回到常人的生活了。
直到勤政殿余亦才发现百官中只有自己一人带刀上了早朝,但是一路走来却没有一人阻拦,余亦正准备卸下墨渊时李公公已经喊了上朝。文武百官也纷纷鞠躬行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帝缓步走上台坐在了龙椅之上。
“今日早朝只有两件事宣布。”
安帝说完之后,李公公便上前两步拿出了圣旨。百官见到圣旨也立马跪下叩首。李公公打开圣旨后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关北将军余亦平定关北,战功斐然,深受百姓爱戴,今册封为王,赐字为临,余府更为临王府,钦此。
余亦听完圣旨后抬起手:“谢主隆恩。”
李公公上前将余亦扶起,并把圣旨交到余亦手上,轻声说道:“恭喜临王。”
余亦也轻声说道:“多谢李公公。”
宣召结束之后百官也纷纷起身,虽然余亦战功傍身但是庆阳立国这么多年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余亦是庆阳的第一位异姓王。但是众大臣对余亦的身份多少也是有所了解,也不敢多言。
安帝继续说道:“第二件事,朕准备在帝都之中成立统查府,朕为掌权人,临王直接管辖。沈家一为统查府太尉,官居二品,受朝廷俸禄,临王的部下由临王自行任职。”
统查府顾名思义就是彻查帝都一切案件的府衙,安帝所创统查府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建国初期朝臣总想发国财,而国之根基不稳需要这样的府衙平衡百官、统查百官。二就是安帝也知道余亦父母死得蹊跷,这事一直是余亦的心结,如今余亦也能借着统查府之便来调查当年的事。这第三就是给同余亦一起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士们一个保障。
但是这一行为在百官眼里就是护犊子的行为,而且那些真的有贪污受贿的官员也站不住了。他们心里清楚现在的场面自己不能出来反驳,毕竟现在出来反驳等同于坐实自己贪污受贿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了。余亦怎么可能不知道安帝这是什么意思,心中自然是大喜。
安帝也知道目前的情况自然是不会有人出来反对,所以继续说道:“今晚为庆贺关北平定,朕今晚在兴庆殿设宴,众爱卿莫要迟到啊,退朝吧。”
说完安帝便高兴的走下了龙椅。众百官也行礼后陆续走出了勤政殿。
余亦走出勤政殿之后沈家一快步追了上来,很自然的搭上了余亦的肩膀:“恭喜临王,贺喜临王。”
余亦知道这沈家大公子是在调侃自己,便也没好气的说道:“沈太尉客气了。”
两人也知晓分寸,没有过多的玩笑话。余亦思考了一下,对沈家一说道:“家一,我们去统查府看看吧。”
沈家一也说道:“是要去看看,毕竟三百位弟兄现在都没着落呢。”
两人想法不谋而合,一同往统查府府衙走去。
安帝早就命人做好了临王府的牌匾,此时已经在余府更换牌匾了。这一动作引得众多百姓驻足围观,消息也迅速散播出去。一时间庆阳有了一位异姓王爷的消息便遍布帝都的大街小巷了。
沈煊也收到了沈家一任职的消息,立马坐上马车去接来了白江宜准备去那统查府看看热闹。只是一路上白江宜一言不发好像有什么心事。
余亦和沈家一先到了统查府,两人一下马车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说是统查府但是眼前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座简陋的别院,虽然很大但是里面可以说什么都没有。
两人进去逛了一圈后沈家一自嘲道:“陛下这是让我们先做木匠吗?”
余亦也是头疼,自己只知道带兵打仗哪懂这些东西。看着眼前的烂摊子也只能无奈叹气。此时沈煊也已经到了统查府门口,还没下马车就看到了站在门口不知所措的两人。
“哥。”沈煊兴奋地大喊。
沈家一寻声望去看到自己的妹妹问到:“你怎么来了。”
马车也已经停稳了,沈煊迫不及待的跳下马车小跑到自家大哥面前,先对余亦行了个礼,然后转头对沈家一说:“这不听说你任职了吗,所以来看看你以后当差的地方。”
沈家一闻言尴尬地笑了笑,然后指了指后面破旧的别院:“以后你哥就在这里当木匠了。”
沈煊看了看别院,又看了看自己的哥哥,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挺好的。”
忽然沈煊好像想到了什么,对着马车喊道:“江宜,快下来。”
白江宜听到沈煊再叫自己便也起身走下马车,今天的白江宜和昨天的装扮完全不同,今天的白江宜穿了一沈天青色的长裙,头发也只是自然的束起,俏脸虽未施粉黛但依旧美艳动人。看到白江宜的第一眼余亦就知道这就是昨天那位女子。
白江宜见到余亦也是愣了愣神,俏脸微红不敢直视眼前男子。缓步走到余亦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礼之后说道:“参见临王。”
余亦也回过神想要抬手扶起白江宜,一想又不合礼数,便又将手放下,说道:“不必多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