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关于一个小目标的设想
山区农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关于一个小目标的设想,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山区农夫,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对于包产到户的事儿,王满银当然有关注,昨天还和婆姨聊过。
原著里,小舅子孙少安就准备当原西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算带领大家分了田地。只是这想法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上边给摁下去了。
不过没有了孙少安,原西县还有其他人动心思。
这件事情最终还是闹到县里,引起了很大争论……也是导致田福军靠边站的原因之一。
他心里受了委屈,自然想找人聊几句。
另外一点,田福军对于王满银是另眼看待的。
自从双方认识那天起,他就觉得这个年轻人和其他农民存在着很大区别。
而且近十年间,田福军也从其他人口中侧面了解过不少关于王满银的事情。
罐子村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村干部们起了很大作用外,王满银也在背后起了不小作用。很多事情都是由他出谋划策的。
了解的越多,田福军愈发认定王满银有着普通农民所不具备的远大眼光,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非常清醒,看问题能够直指本质。
即使在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那些同龄青年身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也因此,他才想听听对方的想法。
王满银明白田福军的心思。
他这次来同样抱有其他目的,所以并没有打算隐瞒自己的看法。
“田主任,我是农民,很多道理搞不懂。但我始终认为有句话没错,‘让老百姓吃饱饭就是最大的道理’。穷则思变,就拿罐子村附近几个村子来说,的确需要变一变了。”
“你说的没错,可有些人就是看不明白。”闻言,田福军点点头,非常认可对方的话。
自古以来,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饿着肚子大谈理想,有些不太现实。
田福军原本是管理农业的副主任,对县里一滩数字掌握的非常准确。
最初县人均生产粮九百斤,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下降到六百斤……生产油品从最初的九斤二两,下降到一斤九两。很多生产队日工分值只有两三毛钱。社员们收入低微,负债累累。因为超支等原因,人均欠款五十多元。
穷则思变,给农民讲再多大道理也没用,只有吃饱饭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时,少安也出声附和:“是呀,罐子村这些年发展还好,在整个原西县都有名。可是看周围其他村子,依然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很多人一年四季在山里拼命劳动,到头来依然穷得叮当响……有的村子人均口粮就二百八十斤多一点,咋个能填饱肚子。如果双水村实行包产到户,我肯定第一个支持!”
“现在要施行,有点难!”田福军叹了口气。
“田叔,我觉得你有点悲观了。有想法的人或许一时会遭受挫折,会有停顿。但世俗洪流滔滔,只有顺流而行的人,才可以继续前行……这是大势,谁也无法抵挡的大势!”王满银分析形势,洋洋洒洒讲了一大段。
田福军听得有些呆住了。
尽管他觉得自己已经高估了孙玉厚的大女婿,却依然没有想到对方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语。
其实王满银倒觉得,自己所说的田福军肯定也能想到。只是对方现在处于低谷期,心理上本能想要找人认同罢了。
孙少安倒不是很意外。早在数年前,他已经领教到姐夫的厉害之处,对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
“满银,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你有什么想法吗?”
“田叔,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罐子村社员们过的更好。”
“现在还不好吗?我听说你们罐子村人均分值已经接近一块了,在整个原西县排名第一!”田福军好奇的出声问。
“还可以更好,现在只算初步解决了温饱。下一步村里人应该顿顿吃上大米白面,隔三差五碗里能有几块肉……孩子们能够穿上崭新的衣裳,家家能有收音机、自行车……”王满银开口回答道。
这也是王满囤王连顺等村干部的想法,近些年大家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十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关于后世种种,对王满银来说已经彻底成为了模糊的印象。如果不是空间里有笔记本存在,他甚至连后世很多大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最初来到这方世界时,王满银只想苟活着,而后一个人发大财。
但是在这方世界生活了十年时间,王满银早把自己当成罐子村的一份子,也愿意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身边的村民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并非游戏里边的NPC。还有自己的婆姨兰花,三个孩子……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王满银现在多了一些追求。
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让村里人好过一些,过的更有尊严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