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飞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筹划未来谋出路,穿越武大郎之救宋,云中飞蛾,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穿越重生后的这段日子,武植虽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但几天下来,他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认可了这个时代,平时看到武家那村一副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田园景色,他还以为他穿越到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盛世,此北宋乃非彼北宋!
他还只想着为武家考取功名为武家光宗耀祖,只想着为武家二叔他们一家改变境遇能过上好日子,想法很单纯,只想能平平静静的过完这一生就行。可哪知今日,潘金莲的到访,使他渐趋平静的心被刺破了,一下子就勾起了他前世今生的很多回忆,心起波澜了!
“既然出现了潘金莲,那方腊、宋江、卢俊义、林冲之流的江湖草莽会不会出现?童贯、蔡京、高俅之流的混蛋又会不会出现呢?还有那个该死的宋徽宗赵佶会不会继位又丧国呢?还有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等人会不会出现呢?”武植心中如千匹马奔行而过,淡定不了了。
潘金莲的到访,使他一下子记起了以前所学真实的北宋历史,他可是真真切切的记得:再过三十一年就是“靖康之耻”了,北宋到时就亡了,这三十多年内北宋境内可是战乱纷起,内忧外患,到时北地尽失,国土沦丧,连恩州都要沦为金国的附属,恩州老百姓都要沦为亡国奴,这还哪来的和平安宁啊?
开什么玩笑呢?!
想到这,武植有点坐不住了,站起身,慢慢的在小书房中踱来踱去,想把心中的烦闷不安压抑下来,可还是越想越乱。
重生前的武植,从小就喜欢历史,学习时最喜欢通读历史了,特别是关于宋元明清的史料,他生前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各种正史、野史、轶事杂闻都能信手拈来,特别是受到考古专业的影响,他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更是强烈,孜迷以求。而且他记忆力不错,记得的东西也很多。
武植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慢慢的梳理头绪,如果他没有记错,他心中所认知的那个北宋历史应该大概是这样的:
太祖赵匡胤,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建隆元年(西元九六零年),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比较安定。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外族纷纷侵扰。
太祖死后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他继承太祖遗志,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对外消极防守,对内又盘剥加剧,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
太宗背弃“金匮之盟”后传位于他的第三子赵恒,是为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一零零四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真宗驾崩后宋仁宗赵祯继位,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即帝位时才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统治期间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结果失败。仁宗懦弱无能,在位虽长达四十二年,却毫无作为。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还算比较安定。
仁宗无子,归天后由英宗赵曙继位,是太宗曾孙,北宋第五代皇帝,在位仅五年即病逝。在位时体弱多病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思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病逝后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名赵顼,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改年号为“熙宁”,在位十八年,病死,终年三十八岁,葬于永裕陵。赵顼即位后,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重局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再加上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辞官后,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前期任用王韶,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后期任用宦官李宪,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神宗为此病起,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
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位皇帝,是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哲宗登基时,只有十岁,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史称元祐更化,这期间朝廷党争犹及激烈残酷。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佑八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淳、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元月病逝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哲宗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不顾宰相章淳的强烈反对,拥立其弟赵佶为帝,即为宋微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宋神宗十一子,在位二十五年。宋微宗是个轻浮无端眼高手低的主,昏庸无能。宋微宗即位后启用新法,但他宠溺重用的蔡京、童贯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导致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赵佶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北宋统治危机四伏。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靖康之耻”爆发,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五国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