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5章、都是朕逼的?,靖明,冬三十娘,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身为嘉靖,有别样抱负的朱厚熜最幸福的一件事其实莫过于:悍臣猛将遍地走,横亘了这几十年。
皇帝不一样了,臣下的做派也会不一样。
但同样的是他们的能耐仍在,甚至更强。
严嵩对着仍旧没有回国的李和尹元老淡然说道:“行与不行,无论如何贵使都应先去疏奏明,待贵国王主给个答复。如今推三阻四,竟要大明行此不义之举,与你这等臣下约定什么条件?”
李在其中坐立不安,但尹元老却豁出去了。
他可是很清楚的,当初李怿就有心请大明出手帮他镇住局势,“清君侧”。
李怿要清的是谁?是和文定王后有血亲的小尹兄弟!
虽然一切都没有证据,但只要仍旧是让李峼做王世子,李怿担心的就只能是文定王后和小尹兄弟。
现在大明想要借地济州屯兵、转运粮草军资,只怕李怿反倒乐得大明还派二三千从陆路过去,顺道借这机会解决了小尹兄弟。
愚蠢至极、引狼入室的李怿!
尹元老此刻却“义正言辞”地说道:“上国能助朝鲜根除倭患,鄙国上下自然感恩戴德。然朝鲜地狭土贫,百姓尚不足果腹。王师要就近买粮,为免商人囤积、粮价动荡,恐怕朝鲜就要大乱了。外臣无需奏明王上,既为朝鲜之臣,岂能允此害民之请?严大人,上国富庶,海船众多。外臣请以济州划营暂借,上国王师自海路转运将卒、粮草军资,已足称属国之忠!”
“这个结果,还是因你担着‘丧土辱国’骂名之危所以得承你情,将来要从伱所请承认下一位朝鲜国主,与你国继续建交?”严嵩目光锐利地看着他,“贵使何不说分明?下一位朝鲜国主为何是承你情从你所请?本国务若没记错,贵国不是早定了王储多年吗?”
尹元老咬了咬牙:“严大人,鄙国王储之争故事,上国皇帝陛下也曾在国书中对王上言明,大人何必明知故问?外臣能具疏奏回去,便是外臣已同意上国之请。朝中文武见外臣竟允上国王师借道朝鲜、划地屯兵转运,岂能不弹劾外臣自作主张丧权卖国?只怕外臣奏疏刚到,外臣一家就要被问罪!”
严嵩不为所动:“贵使之意,朝鲜君臣对大明忌惮得紧?多年友睦,边贸不断,虽明知朝鲜权争不断亦不曾过问。如今共讨大敌,自朝鲜而去自然更好,朝鲜却连许大明王师借个道、有个地方整装出征转运粮草都不肯?只走海路,岂是上策?”
“若为倭患,上国但能允鄙国采购舰船利炮、新式火器,何劳王师远征?朝鲜必为屏藩,阻倭患于上国海疆之外!”
严嵩点了点头:“本国务知道了。不过,本国务还是要提醒贵使,此国与国间共议大计,你只是使臣,不是朝鲜之主。即便朝鲜对要不要彻底根除倭患、允不允大明借道、借地整军、在朝鲜买粮转运,有什么条件,那也是该贵国国主来向大明提。贵使现在百般推阻,不愿具疏奏问态度,那本国务就奏明陛下,请陛下遣使前往朝鲜,与贵国王主亲自商议便是。”
尹元老脸色青红不定。
他要的只是个承诺,只是想抓住出使大明的这个机会拿到筹码。
被弟弟排挤出朝鲜中枢出使大明,本来还不知回去之后会怎样。都清楚这次来大明共订的公约,必定不是大明要施恩诸藩。回去之后,必定不能称之为功绩。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在大明面前不可能力争什么,但不妨碍他们指着尹元老讥笑他怯懦。
可是如果在新规矩之下,将来谁做朝鲜国主能不能得大明承认的主动权握在了他手上,那就完全不同了。
为此,他其实是敢就在这里代表李怿签订好条约的。
甚至他已经做好了将来完全舍弃济州一岛的准备,反正这些天才知道,日本的对马岛其实已经接近被大明掌控了。朝鲜南面海上的两座巨岛都被大明捏住后,朝鲜还如何能不俯首帖耳?
难道这位严国老听不懂自己的意思?这么大的投名状,不是丧权卖国是什么?
只要助他掌了大权,扶持了他的亲外甥登上朝鲜王位,他当然会倾全力满足大明的要求。
可是为什么要大义凛然地说那些场面话?搞得真心平等商议一样。
什么过境之时辽东军不带武器辎重、军械全自海上先转运至整军营地,什么行军途中、暂借之整军营地接受朝鲜精锐领路、守御,什么请朝鲜看看可售卖多少今年新粮而不致朝鲜百姓过冬艰难……
这些都准备问过朝鲜,明明白白地写在条约里。而作为回报,大明允许朝鲜在击败倭寇后一同索要相对应的赔偿,并可免朝鲜商人到大明贸易时一半关税,建交后约定为兄弟盟国……
这样的条件传回朝鲜,李怿哪里还会多想?他只怕恨不得悉数答应,甚至让明军就近屯驻。届时一有意动,他一封国主求救信,小尹兄弟只怕就要魂归西天。
“严国老,何必为难外臣?”
严嵩却看着李:“海安君,按此次请诸国遣使之要求,若国主或宗室为使,则为正使。如今大明请议之事,你也不愿先奏明你父王,问问态度?”
“……外臣……”李苦笑连连,看了看尹元老,“严国老,何必为难我……”
严嵩摇了摇头感叹不已:“君不君,臣不臣,贵国上下纲常一乱至此!罢了罢了,对倭患,大明态度已极其坚定,必须彻底根除。让你们这些过去的藩属国为大明清剿、让倭寇继续为患藩国子民,陛下仁善,其心何忍?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今你二人推三阻四,本国务这便奏明陛下,遣使朝鲜,详述你们二人此即‘丧权卖国’之举,问一问贵国王主是不是也这么想。若果然如此,只怕以后大明与朝鲜这兄弟之国也做不成了。”
李脸色一变,尹元老更是眼中慌乱。
“严大人留步!”
尹元老急切喊出口。如果大明使臣到了朝鲜是这么说,那他尹元老就当真是“触怒上国”、让朝鲜将来无法与大明建交、有沦为敌国风险的罪人了。
在大明的压力下,李怿和尹任一定会推他出来挡箭,弟弟尹元衡也一定会凭借如今的优势主导这次谈判,交换“仍旧支持李峼继位却要有不被清算的实质权力保障”。
胳膊拗不过大腿,大明当真铁了心要征讨倭国,借道朝鲜确实是兵法策略上的上策。在这样的局势下,他们当真可能因此商议出一个朝鲜内部的平衡局势来,李怿本人、世子派、士林派和文定王后兄妹,都可以有觉得可以接受的结果。
后面再怎么变化,自然要根据大明“借道伐倭”一事的发展来决定了。
那种情况下,就只有自己成为了朝鲜弃子、被推出来让大明息怒的罪人。
尹元老咬了咬牙:“外臣奉皇帝陛下之命,参预了伐倭大计。若要借道朝鲜,恳请上国举荐外臣担负重任,节制约束朝鲜领路军及大明远征营地朝鲜守御军!有外臣在,朝鲜协助上国更加妥当,不致再用他人泄露军机、贻误伐倭大计!”
“举荐你为朝鲜方面协讨大臣?”严嵩似笑非笑,却没答应他,“这自该贵国王主决断,大明若如此行事,岂非以势压人、插手朝鲜王权?还没开始征讨,难道就要让贵主猜忌陛下?根除倭患,事关诸国利益。本是美事一桩,何必把这件事与你们内部权争混为一谈?”
“严大人!”尹元老无奈至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严大人何必如此揶揄外臣!如今王储之争确实有!世子及亲舅猜忌外臣兄弟之事也确实有!朝鲜实情如此,若不能因此分出个结果、一心协助上国根除倭患,那不是更为不美吗?”
“……从实情出发吗?这倒是深合陛下实践学与辩证法。”严嵩点了点头,“直言举荐你,那还是不好。不过,为你美言一二,请贵主择大明熟悉人选协讨倒是可以。尹大人,现在总可以具疏去朝鲜,并转交大明国书了吧?”
“外臣以为……还是先定下行军路线、远征营地选址为好。这样一来,外臣具疏时,也能说得更明白些。”
严嵩很有耐心:“也罢,那就请贵使再移步军务会议吧。”
具体谈这些,就不是严嵩的事了。
看他们被请往紫禁城内,严嵩站在礼交部的门口,这才问了问礼部尚书:“派往朝鲜的使臣,该到九连城一带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