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4章、这一仗是精神攻击,靖明,冬三十娘,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文明存在得够久、史料够详实丰富的好处就是真有那种大才多读史书融会贯通,那么太阳底下就不算有新鲜事。</P>
大明说是海陆并进,但兵围汉城,一共才多少人马?守军又有多少?</P>
尹元衡坐拥地利和兵力优势却始终不敢出城一战拒敌,早就暴露了一切他压根经不起任何一败。</P>
守城嘛,只要城没破,就算赢,还稳得住。</P>
而在他的判断里,在明军没有主动总攻的情况下,出城退敌则必败。</P>
面对这样的对手,张经毫无压力。</P>
大明固然强,朝鲜实则也称不上很弱。</P>
尹元衡连这种局面都不敢破,只说明城内如今全靠强压。</P>
距离形势的彻底转变,只欠一根导火索。</P>
之前大杀士林派,没有实现这一点。</P>
归根结底,那些身居官位的士林派,和将卒、城中普通百姓能尿到一个壶里吗?</P>
大家根本就是不同的阶层。</P>
“比大明诸军改制之前还不如,绝大多数都是征发入伍。”张经又对宋良臣说道,“王师呢?悉数募兵。天气冷了,操练时喊响亮些。告诉大伙,远征本就有额外饷银,胜了还有犒赏。如今捱得越久,额外饷银越多,还能只靠气势和谋略就全须全尾大获全胜。所以,要喊响亮点,让城内守军知道王师士气不减!”</P>
有一些兵卒被派去帮助修筑、守卫仁川城和海运粮道了,但汉城外仍旧还有两万余大军在此。</P>
这两万余“大军”里,真正属于大明募兵精锐的,实则只有蓟辽边区的六千和北洋海师的两千陆战兵。剩余一万多,实则属于海陆长城公司和海运局,仅在这里做做声势、承担后勤等任务。</P>
再加上平安道、黄海道的其他大明力量,总共也不及朝鲜如今剩余兵力的三分之一。大明出动到朝鲜的常备精锐军力,总数不过一万五。</P>
可这么多人都是在大明军伍新操典之中走过来的。</P>
如今一为保持士气、二为御寒,操练便是演一演军阵进退,走走步。</P>
问题是气势完全不同。</P>
“一——二——三——四——立定!”</P>
“左右哨,成鸳鸯梅花阵散开!”</P>
“战前三鼓!”</P>
“咚咚咚咚咚——”,“为大明而战!”</P>
“咚咚咚咚咚——”,“忠于大明,忠于陛下!”</P>
“咚咚咚咚咚——”,“保卫人民,英勇胜战!”</P>
心里想着之前将官眉开眼笑传的话,大明普通募兵们心里乐开了花。</P>
原来围而不攻是为了让他们能多得些出征的额外饷银。那确实,多一个月,那就是多五钱银子呢。</P>
虽然不像之前在平安道和黄海道那样能赚其他军功,但至少也不凶险嘛。</P>
如果只用这样就把汉城拿下来,还不是攻破敌国都城的不世大功?大明多少年没这等大功出现过了。</P>
所以汉城守军将卒面无人色地看着城外明军又换了新花样。</P>
城下操练,喊声震天。</P>
这可不是之前三个方向每边只有两三百“投敌奸细”用朝鲜话喊一些让城内人心不稳的言语。这是过万大军,有时候是成百上千的人喊口号,有时候是三个方向的全体大军此起彼伏仿佛比嗓门、互相应答一般地齐声呼喊。</P>
这个声音,城墙上的战鼓声就压不下去了。</P>
他们大部分人也听不懂喊的是什么,只听得出气势雄浑。</P>
就是今天了吗?大的要来了吗?</P>
可惜就只是操练。</P>
而操练很吓人全副武装的鸟铳阵和鸳鸯阵精兵,还搞起了绕营越野拉练,从城墙外军容整齐地路过。</P>
误以为这是攻势的三面城墙上,守军有放箭矢的。</P>
回敬他们的,就是每天照例会有的几炮。炮弹都是从空中越过拉练队伍,轰到一里多之外的城墙。距离太远,伤害不够大,但折磨性十足。</P>
张经和宋良臣再改换套路的第一天,汉城守军被搞得心惊胆颤,时刻提防决战即将来临。</P>
第二天,文定王后感觉越来越需要刺激麻痹了,普雨被掏空。</P>
第三天,明军好似乐此不疲,喊得越来越熟练,甚至城北和城西的兵卒们拉起了军歌。</P>
天气自然是在转冷,但敌军越来越活蹦乱跳,守军长期精神紧绷,自然滋味不同。</P>
第四天,尹元衡面无人色三个方向轮流接力,这次明军往往是数千人一起开口喊的话再也不能被任何声音干扰。</P>
用的好像是刚学会的朝鲜话,喊的内容是大明军保卫人民,来朝鲜解救兄弟。围了汉城几个月,不是我们打不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