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大明朝的警天柱
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2 大明朝的警天柱,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叫天,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听他这话,朱元璋还真懵了下,这个小子,还真得有想法?于是,他好奇之下,便立刻追问道“且说来听听!”边上的胡惟庸也纳闷了,真有?
说真的,他不信!一般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想到驸马的一个想法,但是,驸马这都有多少个想法了?
看到啥想到啥?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要他这么天天一个又一个想法的,那天底下估计都要念叨皇亲国戚的好,谁还拥护他这个宰相啊?
指不定哪一天,说不定连这个宰相的位置,都要这个驸马来当了!他在想着时,就听张一凡回答朱元璋道“父皇,儿臣想着,只是普通的石头之类,经过极高的温度,能烧制出水泥来,那原本也是这么来的铁,是不是经过这么高的温度之后,会变成更好的铁呢?按理来说,是不是更高的温度,把铁矿石里面的杂质给烧没了呢?”钢和铁的区别,主要是含碳量的不同。
但是,钢的熔点高,也就是说,钢水是需要更高的温度。古代这时候,钢的来源,大都是通过不断锻打,也就是俗称的百炼钢,成本很高。
如果温度提高,那么产钢就能容易一些。不过,这里面还有问题。就是目前水泥作坊的结构,是能提高窑内的温度,可燃料用得是煤炭,而煤炭中含有磷硫等杂质,是有害的。
就整个大明朝来说,北方的钢铁质量一直比不过南方而不知道其中原因,经过后世分析,是北方的燃料用了煤炭,而南方,比如说佛山用的是木材,这就是差别。
当然了,此时此刻,张一凡不可能说得这么具体,他只是抛出了这个想法,等朱元璋让他来搞的话,他就假装研究研究,试验试验,耗一段时间然后改用正确的法子。
完美!此时,朱元璋听到他的话,下意识地皱眉想了起来。别的事情,比如军事、政治、民生等等方面,朱元璋有经验,都不用这么动脑子。
可张一凡所提出来的,往往超出了他以前的认知,因此,要用过往存储的知识去分析,就有点难了。
包括胡惟庸这边,他也不敢断言张一凡所说是对是错?毕竟,水泥烧制出来了,确实就是温度提高之后的产物,那你说铁料是不是经过高温之后,也会变得更好?
他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张一凡看着他们在沉思,心中就有点得意。以领先他们八百年多的知识储备,就有这种优势,随便漏点什么,就能够他们去想了。
看书溂洪武朝的打工仔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能混就混,按自己想的日子来过,这样才舒服!
他正在得意着呢,朱元璋这边就有了动静,只听他对张一凡说道“你想到的这个问题很好,朕会让人去试试,看最终会怎么样!”
“???”张一凡一听,有点懵,这个事情时自己提出来的,朱元璋同学该顺理成章地让自己去试试啊,为什么要叫别人?
他在想着,就见朱元璋从御案上拿起一本特别厚的奏章,晃了下后说道“你在这本奏章中的想法,牵连过多衙门和国策。你给太子的提议是找地方试试。因此,朕决定……”张一凡一听他这话,就知道有点不妙,好像给自己挖坑了。
果然,就听到朱元璋接着说道“……广州府下辖香山县如今正缺一个县令,且地方够偏,你就去香山县暂代县令,在那边试试你这些提议。”
“……”张一凡听了,心道果然坑了自己,于是,连忙回奏道,
“父皇,儿臣还小,从来没有做过官,这怕是不合适吧?”虽然后世他去过广东,并且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
可这才是明初,八百多年前,广东还是所有人印象中的蛮荒之地。不说别的,这个什么香山县,估计是以后中山珠海那片,是不是还只是一个小渔村都是问题!
要有的选,待在南京不香么?如今全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朱元璋同学就算举屠刀,也砍不到自己!
然而,朱元璋听了,却是严肃地说道“正因为你没有当官过,所以才选远一点都偏僻之地给你试试。再说了,这些看起来合理却又牵扯如此之大的提议,也是你提的,事关重大,不是你自己去试试,谁能保证这个到底是不是好的?”其实,他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
就是张一凡老是有奇思妙想,但是又没有从政经历。如果他有过从政经历的话,说不定他的奇思妙想能更符合实际。
此时,张一凡听朱元璋这么说,就知道他主意已定,那就没办法了。面对这个洪武大帝,张一凡还是知趣的,立刻便改口道“既然如此,那儿臣领旨便是!”朱元璋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不过很快隐去,继续严肃地说道“你这个驸马去暂代县令,又是去做从未有过的事情,因此,香山县以后不归地方管辖。你有什么事情,直接派快马上奏便是。如果涉及你试验之事而和周边地方有牵连,朕许你便宜行事……”在张一凡过来之前,武英殿内的讨论,胡惟庸是想伸手管香山县的。
毕竟他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有官员都归他管。而香山县不归于地方,而是朝廷直属,他也同意,不就是在他名下,刚好可以看看,有好处他也有份。
结果没想到,朱元璋最后乾坤独断,说驸马去香山县,是特事特办,不算正常的国事,就不用中书省操心,直接归朱元璋本人管。
有事情,快马直接上奏到御前。面对强势的洪武大帝,胡惟庸争不过,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在朱元璋的亲自解释中,张一凡算是认识到了,他这是以钦差身份去暂代香山县县令,以香山县一县之地验证他的那些提议,不能出香山。
必要时候,有权力调动周边的军民来做事。可以说,朱元璋给了张一凡最大的权力,画出一块偏僻的地方,随便他怎么折腾,看能不能折腾出来,证明他的提议比目前执行中的国策更好!
这算是绝对的特区了!或许也只有在洪武初年,各项制度都继承前朝,但是又想改得更好,什么都还没有形成定制,特别是洪武大帝这位开国皇帝,更是想经营好朱家江山,能长长久久,又有足够的魄力和威望,没有人敢直接怼他,才会有这种尝试。
只听朱元璋最后对张一凡说道“朕给你三年时间,该是够了。到时候,是骡子是马,就都能知道了。”一听这话,张一凡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胡惟庸。
如今是洪武九年,三年后,那就是洪武十二年了,这位老兄命名的洪武四大案之一,不知道还会不会发生?
空印案是已经发生了,但是因为蝴蝶效应,在自己的影响下,最后死的人很少。
朱元璋一番雷霆雨露的操作之下,最后还要承受雷霆之怒的,是那些地方上有恶名的官员,被锦衣卫核实上报的。
如今,自己要离开南京三年,那估计影响不到历史的进程,希望胡惟庸同学自己识趣一点吧!
张一凡也就只是如此想想而已,又和胡惟庸没什么交情,甚至可以说,这个胡惟庸还刁难过他,对他喊打喊杀的,所以,他不想去提醒胡惟庸什么,路是他自己走的,他得自己负责!
即将远行,朱元璋对女婿,也还是真得好。不但给了他五天的准备时间,也准许朱镜静跟着他一起上任。
这个事情,从未有过,自然也在南京官场上迅速传开。驸马以钦差身份去偏远之地当一个县令,虽然没有公布具体干什么事情,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番谈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