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南梁王赵元佐,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木林森444,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徳国在青岛的军队约有600余人,全部都是从徳国本土调来的军队,因此实力当然要比威海卫的英军强得多,但青岛的原始条件要比威海卫差得多,威海卫最初是北洋舰队的二个驻泊基地之一,各项基础设施、防御工事都十分完善,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受到一些损毁,但并不伤筋动骨,只用稍做修整就可以了。
而徳国租借青岛时,这里还只是一个渔村,尽管青岛的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德国也制定了建设青岛的计划,但毕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大部份工程项目都还停留在图纸上,现在仅仅只完工了军营、码头、医院、公路等少数的基础项目,而船厂、兵工厂、以及徳国商人投资建设开工的项目,离完工还差得远,别的不说,就是徳国驻胶澳(青岛)总督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总督府,而是暂住原青廷胶澳清廷胶澳总兵章高元的衙门里。因此现在青岛的海陆防御工事几乎没有。
另外尽管徳军的兵力比威海卫的英军多,素质也高出不少,但毕竟也只有600多人,而海军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是海外华人的手下败将,因此尽管德国胶澳总督叶世克己经下令,开始准备守卫青岛,但以目前青岛的兵力想要守住青岛,可并不容易。叶世克也向国内发电,表示如果没有增援兵力,要守住青岛是十分困难。
但无论是徳国国內,还是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对此都有些束手无策,因为从徳国国内调兵增援,显然是来不及的,而徳国在远东地区也只有靑岛这一个殖民地,其他的殖民地不是在太平洋的岛屿,就是在非洲,从这些地方调兵,还不如从国内调兵。
即然国内指望不上,那么从盟友或友好国家那里借一些军队也可以,现在上海就有各国的军队仅万人,以英法美日四国的军队为主,
原来在6月的时候,中国北方的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并且有向南方蔓沿的趋势,在南方的一些城市甚致出现以自称是义和团的组织,这自然引起了在长江流域拥有最大利益并最具权势的英国关注,因此霍必澜致电国内,建议采取措施,维持长江流域秩序,上海方面分别派出仙女号、红雀号军舰,开赴南京和汉口驻守,而原先驻泊香港的军舰无畏号则驻住上海,同时从印度、香港等地抽调5000左右的军队,登陆上海,然后分别驻守南京和汉口。
尽管后来清廷的东南督抚大员与上海的各国领事签定了东南互保,保证中国东南的安全秩序由清廷的督抚大员负责,并阻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方蔓延,同时也要求各国不要向中国东南地区派驻军队、军舰。英国虽然也签定了【东南互保章程】,但还是找各理由借口,向上海派驻军队。
其实英国的目地不仅仅只是维持长江流域秩序,而是借北方的义和团运动,沿长江向中国的内陆发展,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最好是将整个长江流域都納入英国的控制下。
到了8月,参加八国联军的英国西摩尔少将带领第一批英军到达上海,尽管中国官员反复和英国协商,但西摩尔和霍必澜仍然以保卫上海为由,留下3000士兵驻扎在上海。
不过英国的如意算盘可瞒不过其他各国,各国当然不会坐视英国出兵不管,由其是法美日三国,在中国东南地区也有不少的利益,而且这三国也都有兵可调,于是也都纷纷派兵进驻上海,当然理由也是保卫上海,而俄、徳、奥、意等国家尽管在中国东南地区的利益不大, 或是无兵可用,但也都跟着起哄,因为不能让英国在中国独大。结果到了8月底的时候,法美日三国的军队也陆继进驻上海,使上海的驻军达到万人。
而中国官员趁机和各国协商,要求驻军仅限上海一地,不能再向內地扩散,一来是英国见众怒难犯,二来各国互相牵制,又形成了一个平衡,因此各国也只能再次妥协下来。所以现在上海还有足够的军队,如果从中抽调一二千增援青岛,那么守住青岛的机率自然大大提高了。
但德国十分悲催的发现,这四个国家和徳国都没有什么交情,法国自不用说,自从普法战争以后,徳法两国就成了死对头,德国和英国的关系近年来也每况愈下,虽然沒有完全敌对,但也绝不算友好。因此希望英法两国出兵增援青岛,想都别想。
而德国与美国、日本之间到是没什么矛盾,但也没有什么交情,想请美日出兵增援青岛,虽然不是完全没戏,但也不是容易事情,需要外交周旋,以及利益的交换,不是一二天就能谈定的。当然,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因此徳国国内很快就致电上海领事馆,表示国內己经与美日二国进行外交接触,争取和二国能够出兵增援青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