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不如馒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九章 军歌嘹亮(中),奶爸戏精,面包不如馒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些事情是永恒的。
比如国歌,比如军歌。
这个时空,国歌依然是那国歌,军歌依然是那军歌,只不过,国歌是朱津东的爷爷,大明承宗皇帝定的,当年山河破碎,大小列强扶持着小鬼子入侵的时候,那可真是最危急的时刻,多少英雄好汉唱着进行曲向前,那数都数不过来。
打败了小鬼子,承宗皇帝把进行曲定为国歌,替代了大明流传了两百多年的那龙权,成为新帝国的国歌。
军歌是执政派带来的,原本可以换,承宗皇帝一挥手,就这了,人家连军队都交出去了,还在意这点小环节?
除此之外,关荫熟悉的军歌就太少了,一方面是环境不同,造就的文化成果自然也就不同了,另一方面,有相近的替代品,6海空三军各自的军歌虽然和原时空不同,但这个时空的军歌一点儿也不差,听着就提气。
“第一小白杨,同志们姑且听之,不好听就拉倒,反正就这样。”关荫打个哈哈,先自报家门。
小白杨当然是经典,关荫上初中那会,乡中学嘛,没那么多讲究,全校的音乐课都是他们班的班主任带的,别的不会,就会手风琴,小白杨,离家的孩子,当年学的就是这些歌曲。
弹幕里,友互相吐槽“这啥名字啊,你咋不说小白桦呢。”
“借物喻人,姑且听之。”不躁动的友表示淡定。
别的不说,贤良一,那你们就敢忘了?
不过,这次借物喻人应该是正面的,毕竟是军歌。
可是,一没伴奏,二没专业的音响,你咋唱?
关荫还真不打怵。
部队大院围墙很高,挡住了四面八方吹来的风,环境很好。
那就放开音响设备清唱,关荫琢磨着,自个儿这嗓门儿挺大,应该不会有人听不见的情况生。
后退两步,离开话筒,关荫开口就来。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一张口,跪一地。
听过话筒拉开两米远的,没听过不用话筒敢这么唱的。
这歌,关荫最喜欢的还是阎老师的版本,清亮,高昂,有一股华丽的勃勃生机。当然,不是说别的大牛唱的就不好,只是根据自己的音色,关荫认为这歌他用人家阎老师的唱法更有利于感情的表达而已。
可是这也太夸张了,几千人都没坐满的操场,你只用肉嗓子就能让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这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
你看现在那些选秀节目上的歌手,一个个都恨不得把话筒塞到嗓子眼,人家说那叫歌唱方式,你这是不是有点打脸了?
都是年轻人,何必步步紧逼啊。
于是,友们挨个出去点名某某,某某某“现场还要收声的,麻烦来学习一下行吗?”
这是有多不嫌事儿大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