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汤若望
光阴的赞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4章 汤若望,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光阴的赞歌,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16年1月中旬,京城
傍晚回到家中,一本先生问道“汤若望”的事情,周铉才想起这个人。他决定明日上午去田庄看望汤若望。
按照21世纪的明末清初历史,汤若望主要有两大大贡献:一是历法;二是铸炮。
他成功造出大炮,并完成了《火攻挈要》一书。该书传播了欧洲16世纪的火炮制造知识,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
汤若望还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全书共分12卷,涉及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
当然,汤若望来到当时的中国,根本身份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的主要目的是来传教的。
但无论如何,他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横渡重洋,来到当时的大明,最后老死在中国。这种不怕死、能吃苦、执着的精神真值得人敬佩。
第二日,周铉看到了汤若望这个鼎鼎有名的西方传教士。他两眼有神,颌下长满胡须,身高比当时大明人要高一些,他的周围还有好几个其他的西洋人。
周铉一句英文的问候:“howareyou,sir?”让汤若望和周围的人大吃一惊。
周铉接着又问了一句:“汤若望先生,你来自geran?”
这两句话迅速拉近了他与汤若望之间的距离,但周铉只能简单地说这些英文。
双方恢复用汉语进行交流,并简单相互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
原来,一方面汤若望在京城发展教众进展很有限有些灰心失望;另外一方面,因为建虏围困京城时间很长,他有些担心,于是在建虏撤退后,便想去靠近大海的城池看看发展教众可能,或者坐船去别的城池试试看。
周铉问道:“汤若望先生,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我希望你在我这里呆10年,我保证给你想要的东西。”
汤若望带着浓厚的西方腔调,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为什么要我在这里呆这么多年?”
“因为你不仅是一个传教士,还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大明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句话让汤若望很高兴,他来大明很多年,见过崇祯皇帝和很多官员,但很少得到这样的评价和尊重。
他问道:“那你能帮我传教吗?”
“没有问题,你希望如何帮你?”
“我希望在京城和一些大城池修建一些教堂,并发展教众。”
“这件事我可以帮你说服二个大城池、三个一般城池的官员,让他们同意你做这件事,并一共捐助你50万银两。但具体如何建造,如何发展教众,这需要你自己去做,同时也得遵循民众自愿的原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