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循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19 朝野博弈(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勳戚,无限循环,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紫禁城文华殿内,明英宗朱祁镇面前御案上,摆放着沈忆宸快马加鞭呈递上来的《两河经略疏》。
御案下方站着内阁以及户部、工部等等相关衙门的大臣,准备共同商议上疏中的治水策略以及所需费用。
“诸位Ai卿,对於沈向北呈递的《两河经略疏》,你们有何看法?”
几乎朱祁镇的话音刚刚落下,工部侍郎王佑就出班禀告道:“陛下,沈佥宪实地走访书写的治水策略,做到了治水必躬亲,这份JiNg神臣很敬佩并且赞同。”
“但如今国库空虚,八十万两河工银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历代先帝遣使治水也从未花费如此巨资,臣表示异议!”
王佑这番话说的明褒暗贬,核心思想就是沈忆宸治水花费巨大,朝廷拿不出这麽多钱,同时暗指有中饱私囊的嫌疑。
现在沈忆宸跟太监王振可谓撕破脸皮,阉党自然把他给视为仇敌,用尽一切手段去打压破坏,哪怕治水大业也不例外。
“八十万两确实花费甚多。”
朱祁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前朝先帝治水花销,大多在一二十万两左右。沈忆宸“狮子大开口”,起步就翻了四倍不止,後续还不知道要不要追加,着实有些夸张。
看到皇帝认同自己的观点,王佑立马打蛇顺棍上,继续说道:“还有陛下,沈佥宪的《两河经略疏》中描写道,打算借清河之水,攻h河之沙,臣认为不妥!”
“有何不妥?”
“历朝历代h河决堤,都在河坝承受不住水流冲击。就算沈忆宸采用四套不同堤坝配合拦水,又岂能保证万无一失?”
“h河之水不会倒流,蓄清刷h一旦启动,就意味着没有後路可言。如若修筑的堤坝承受不住水势,溃堤千里的後果,谁又承担的起?”
王佑的话语这下不仅仅是朱祁镇觉得有道理,就连参与商议的其他朝臣们,都忍不住暗暗点头。
自宋朝以来中庸之道盛行,沈忆宸这种“激进”治水方案,成了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败了呢?
带来的後果可能b这次h河决堤还要严重,全面溃堤将直接切断漕运粮道,引发国运动荡。
区区一个正四品的都察院佥都御史,拿什麽去承担後果?
朝臣的这种思维,就跟当时沈忆宸从陈涛嘴中,听到束水攻沙、蓄清刷h八个大字的想法一样。风险过於严重,不成功便成千古罪人!
“杨Ai卿,你对沈向北治水之事,有何看法?”
面对殿下群臣一片反对之声,明英宗朱祁镇最终还是把目光看向了杨溥。
进入寒冬後,杨溥的身T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两个月接连几封上疏乞骸骨。身为先帝托孤五大臣,内阁三杨时代最後的领军人物,朱祁镇对於他的感情是复杂的。
有感激,有敬重,同样也有被管教後的反感跟厌恶。
但真到了杨溥要致仕的时候,朱祁镇更多的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有这麽一位老臣坐镇朝野,他感到很安心。
“咳咳咳……”
面对皇帝的点名,杨溥重重的咳嗽了几声,脸sE有着一种病态的苍白。
“治水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想要享受千秋之利,就得付出当代之功。”
“沈佥宪的《两河经略疏》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乃一劳永逸之法,臣认为可行!”
杨溥此言一出,全场朝臣都把诧异的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要知道杨溥最近几年在内阁,施政方针贯彻着明则保身的思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甚至面对王振的专权擅势,杨溥也选择了绥靖退让,不愿与之正面对抗。
按理说杨溥如今都乞骸骨致仕回乡,更应该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随大流反对沈忆宸的激进治水策略。为何在这个时候,他站了出来选择支持?
“可是杨Ai卿,沈向北上疏的治水策,溃堤风险太大,如何能保证一劳永逸?”
朱祁镇反问了一句,毕竟这事关漕运,身为皇帝都不敢冒风险。
“无法保证。”
杨溥淡淡的回了句,然後无视众人惊讶神态,继续说道:“同样道理,若是不按照沈佥宪方案治水,诸位同僚觉得日益增高的地上悬河,下一次溃堤又在何时?”
“明年,後年,亦或是大後年?”
杨溥这番话说中了关键点,那就是h河治水的现状,无法用中庸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大明开国几十年下来,山东地界堤坝修修补补了无数次,结果溃堤的次数越来越多,泛lAn的水势也越来越严重,不断的威胁着漕运安全。
就算采取保守的修补河堤方案,明年汛期来临後,依然免不了溃堤的局面。
到那时候,难道又派另外一名大臣去治水?
如若换做几个月前,杨溥是不会站在沈忆宸这边,同意这种激进的治水策略。
恰恰他选择乞骸骨致仕,想要在自己离任之前,秉持着单纯的公心大义,为国为民推行治水大业。
说不定往後在史书上,也能添上那麽小小的一笔。
“臣认为杨阁老言之有理,山东治水如今到了不破不立的阶段,必须下猛药!”
工部尚书王卺站了出来附议,河南、山东这些年h河水患,简直把他给整麻了。单纯修补决口已经毫无意义,必须整条河堤加固清淤。
这种想法其实王卺早就有之,却没有这个魄力跟能力去实施,现在有了沈忆宸站出来当这个背锅的“冤大头”。
此时不赞同,更待何时?
“臣附议杨中堂。”
内阁高谷接着出班赞同。
他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那日沈忆宸离开东阁时候的背影,是那麽的洒脱没有一丝留恋。
高谷猜不透沈忆宸这种人,仕途终点是造福万民,还是祸国殃民。
但在山东治水这件事情,高谷相信沈忆宸没有忘却初心,否则无需上疏这麽激进的《两河经略疏》。
“臣附议杨阁老。”
户部尚书王佐同样选择支持。
他没有那麽多的公心大义想法,纯粹是站在户部的国家财政角度,八十万两看似很多,实则要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山东水患,几年时间就能回本。
相反年年溃堤闹灾,赈灾跟治水就等同於一个无底洞,不如赌一把沈忆宸能治水成功。
杨溥的出列支持,让朝臣风向瞬间转变,只见站在御座旁边的王振,面sEY沉看了都御史王文一眼。
後者立马心领神会的出班道:“陛下,臣有一事禀告。”
“王卿家请说。”
“山东兖州府上表,沈忆宸未经三司审判,杖毙yAn谷县令孟安维,权势只手遮天!”
什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