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与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杨梅汁,木香记,石头与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送走母亲妹妹,裴如玉回小院时白木香正翘着二郎腿坐在廊下,边儿上小财支起矮几,一院的丫环婆子静立,宁神秉息,颇有规矩。
以往裴如玉未出族时,他院中的丫环婆子也未这样肃穆过,裴如玉想,真是神鬼怕恶人,白木香喜怒无常,她交待个事,底下人反不敢懈怠。如今召集全院训话,个个垂手肃立,连看门的婆子也去集合了,裴如玉进门没人知道,他索性也不往里走,便站在油白影壁前的几丛青竹旁看白木香这是要做什么。
白木香威风八面的端起手边的琉璃盏饮了一口,清清嗓子,这才开口,“想你们也知道,明天我和大爷就要去北疆赴任了。你们都是在咱们院儿服侍的,有年头长的,也有年头短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我们就要走了,你们也都各自有了新差使,待我们一走,你们也各有去处。不过,不能白辛苦你们这些年。我和裴如玉商量着,到底主仆一场,这院里服侍的,按年头算,服侍一年或不满一年的,发一月赏钱。两年的,就发两月赏钱,依次类推,十年八年的,就是十个月八个月的赏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大家原以为大奶奶召集训话原是要耍威风,不承想竟是赏银子,顿时个个惊喜非常,脸上都带出喜色,一院子人都活泼起来,尤其在院里旧仆,算一算自己在大爷身边当差的年份,十来两赏下来,端的是一笔不小数目。就是当差时间尚短的,也有一月赏钱,岂不是白赚。
左右已是交耳窃窃,也有欢喜无说好话谢白木香的。
要知道,白木香自嫁过来,那是一个铜板都没赏过白家下人,倒是很整治了几个体面得脸的下人。要是恩宽的主子,赏赐些个不足为奇。白木香一向跋扈霸道,突然间赏赐下人,而且,她们这些下人已各有新差使,这时候的赏赐,便令大家格外感激。
白木香没再说什么,令关关念人名,小财勾账,窈窈发钱。当下人人得赏,最少的也赏了一月月钱,有些多的足有十几两银子,颇是令人艳羡。不少人心里已是想,大奶奶平时严苛些,心里当真是个明白人。对白木香的看法已是翻天覆地的大改变。
赏过钱,还有每人一个尺头,仆婢们齐声谢赏,白木香打发她们各自去了。
裴如玉这才抬脚进去,仆婢见到他都纷纷行礼,谢大爷大奶奶的赏,关关窈窈上前服侍,裴如玉摆摆手,令她们自去忙,裴如玉坐在廊下栏板上,瞥白木香手里的半盏杨梅汁,视线紧跟着侧移至白木香手畔的半壶杨梅汤,偏生关关窈窈都退下了,裴如玉以目示意,白木香只顾自己仰着脖子滋溜滋溜喝的畅快,裴如玉就是把眼看瞎,估计白木香也想不起问他一句。
裴如玉只好自己吩咐,“小财,拿只琉璃盏来。”
小财跑去拿来琉璃盏,倒是知道为裴如玉倒满杨梅汁,杨梅汤是冰镇过的,入手微凉,入喉冰爽,在这样炎热的季节,惬意的令裴如玉眯起双眸。白木香正有事同裴如玉商量,“你外头小子只带六个在身边,剩下四个已有别的差使,那四人的赏钱尺头我也备出来了,你打发谁给他们送去,也不枉他们服侍你一场。”
裴如玉令窈窈去叫了司书进来,这事便交给司书去办了。
裴如玉说,“以后这些事,你全做主便是。”认为白木香做的很好。
白木香给自己琉璃盏里添些杨梅汁,“你钱都交给我管,这些琐事我自然要操心。”
裴如玉闻弦歌而知雅意,浅色唇角勾出一抹笑意,饮口杨梅汁,声音低沉清润,“那以后的俸禄,我也都交给你。”
“好说好说。”白木香给裴如玉的杯里添些杨梅汁,深觉裴如玉识趣,白木香满意的视线与裴如玉含笑的眼睛不期而遇,白木香感觉似是给裴如玉看透心思一般,连忙轻咳一声,收敛笑意,端正神色。裴如玉瞥琉璃壶一眼,提醒白木香,“杨梅汁没有了。”
白木香才发现最后一滴紫红色果汁在壶嘴上轻轻一颤,在空中划过一道短促的孤线,滴落在裴如玉的琉璃盏内,荡起一小圈一小圈的小小涟漪。
裴如玉眼眸中的笑意丝丝缕缕,白木香抿了抿唇,忽然觉着有些热。
取下白木香手里的琉璃壶,裴如玉递给小财,“再去倒壶杨梅汁来。”
一阵清风拂来,吹散白木香身上的浮躁,她揉揉脸,觉着怪怪的。她是个大而化之的性子,并没有多理,眨下眼,与裴如玉打听,“七品县令每月多少银子?”
“不是七品,是六品。”裴如玉道,“月湾县是大县,每月正俸二十两,职田十顷。”
“县令不都是七品官么?”
“县与县也不一样,有大县、中县、小县之分,大县县令品阶会略高些。”原本状元入朝就是六品,裴如玉只是被外放,确切的说,官职没变。但其实一般朝廷外放地方,官阶都会略提半阶,他的官阶不变,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贬官了。
白木香算着,这一年俸禄就是两百四十两,再加上职田的收入,职田十顷,就是一千亩地,职田不纳租不纳税,约摸每年收入能在一两千银子左右。以往都知做官好,可到底离官老爷远,不能亲身体会。想裴如玉被贬都能每年一千多银子收入,白木香暗暗感叹怪道人人都想做官,委实好处多多。她问,“你先时也有职田么?”
“职田只有外任官才有,于朝做官是没有的。再者,在哪里做官,官职高低,职田数目也不一样。咱们要去的北疆地广人稀,故我一个知县的职田就有十顷,若是苏浙晋冀之地,知县能有一顷职田就了不得了。”
“我老家县太爷听说是两百亩职田,可见朝廷心里明镜一般,越往远处、往贫瘠处做官,给的好处就越多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