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道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60章、院试榜首!,诸天降临之主,猛虎道长,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柴房门被人敲得哗啦哗啦的,他有些不满的虚着睡眼,打开柴房门。
拍门的乃是一个店小二,一脸的激动。
跟在他身后的两名衙役见到方小悦出来,当即就朗声恭贺道:“恭喜矿炉县方明瑞老爷,荣登院试榜首!”
嗯,没错,院试的第一名被称为榜首,而不是桉首。
方小悦一个激灵,终于从那股睡意里清醒了过来,当即就返身从包裹里取出之前换好的碎银子,将其分发给报信的两名衙役。
不过这次,方小悦可没有吝啬,每个红包里都包了1两的银子,堪称大气。
要知道,不少接到喜报的秀才爷最多也就只给500文罢了。
而两名衙役也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仅仅结果红包,轻轻一捏,就知道里面装了多少铜钱,多少银子。
因而两名衙役一脸喜色的朝着方小悦又恭喜了一番,方才离开。
毕竟这喜报并不是只报一个人,而是所有考上的秀才由十多组衙役分头报信。
方小悦接过递来的喜报看了看,随手就将其丢到了书桌上。
这玩意不值钱,就是从榜单上抄下来的。
真正值钱的应该是学政衙门出具的秀才文凭,这玩意才是能够真正证明秀才身份的东西。
不过这个时候,方小悦也没有时间去学政衙门领取文凭了,而忙着接受其他童生的祝贺。
就连客栈老板闻讯之后,也是立马赶到,不但免去了方小悦的柴房费,更是将他的房间换到了最好的天字一号房。
这客栈老板也知道,方小悦在自家店里中了院试榜首,那么自己这家客栈以后就将会成为众多考生青睐的热门住店对象。
毕竟谁都想要一个好兆头。
那么还有什么比住在出过院试榜首的客栈里,更让考生有心理安慰的呢?
方小悦在客栈的大堂里摆了一桌,宴请十多个平时在客栈里偶尔见面的童生。
那些童生虽说落榜了,但他们并没有气馁,反倒是很热情的参加了进来。
原因很简单,方小悦成了院试榜首,那么就很有可能中举。
当然,院试榜首中举的几率,可要比县试桉首、府试桉首中秀才的几率低多了。
但这并不影响童生们对强者的羡慕和崇拜。
在这番宴请之中,方小悦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四书五经、诗词乃至于书画上的深厚功底!
让十来个童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变成了方吹。
以至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热衷于替方小悦传播名声。
当然,这种事情并不奇怪,因为童生们里有不少单纯崇拜方小悦实力和风度气质的人,也有很多功利的人。
尤其是这些功利的人,在吹捧方小悦的时候比其他人更热衷。
这是因为他们看好方小悦的未来,因而他们越吹捧方小悦,在方小悦当官之后,他们就越能够从中获得好处。
毕竟很多时候,官场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当众人都认为你是方小悦的好朋友之后,那么好处不就来了?而随着方小悦的官位上升,谁不会给你几分面子?
下午,方小悦就去学政衙门领取了秀才文凭,并拜见了恩师。
没错,学政大人作为录取他们的主考官,在官场上,就是提拔他们的恩师。
当然,如果方小悦考上举人的话,那么省试的主考官也会变成他的恩师,只不过分量更重一些罢了。
这就是官官相护的由来。
那位学政大人的年纪不算小了,满头白发,连胡子都花白了,不过精神倒是不错。
秀才们十个人一组进去拜见,他还能够每个人都提点一下。
不过即便是方小悦这个院试榜首,在学政大人面前也就是多得了两句话。
这并不奇怪,作为学政,人家主持过的院试次数太多了,见过的院试榜首不说不计其数,也是很多的。
你院试榜首再厉害,也就只是个秀才罢了,与举人的第一名解元有着天壤之别。
离开学政衙门之后,方小悦回去客栈住了一夜,次日清晨就租了一辆牛车返程。
等他回到矿炉县的时候,他考中秀才,位列院试桉首的消息已经通过喜报传回了矿炉县。
简单来说,他这县试桉首、府试桉首再加上院试榜首,就是小三元。
在整个山南省的科考历史里,小三元还是不少的。
但在矿炉县,由于文教总归要比其它地方差上一些,方小悦这个小三元堪称创造了历史。
因而等方小悦来到张屠夫家住下之后,全家人正在欢喜的时候,没多久时间,县令大人就派来衙役召见了他。
这是县令大人表示亲近之意,方小悦自然不能拒绝,再说了,上次县令大人还给了他5两纹银作为盘缠,这份恩情不能不报啊。
当然,县令大人的召见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为了不显得在有些问题上过分显眼。
县令大人还召见了那些同批次考上的秀才,甚至于举办了酒席款待。
在这场酒席上,县令大人趁着酒意让众人做诗,扬言做诗做得好的有赏。
方小悦则又借着这个机会在众多秀才面前扬了一把名。
他将诗仙李白《月下独酌》里最出名的一首诗给抄了。
要知道诗仙李白的《月下独酌》实际上是一组诗,共有四首。
当方小悦在纸上写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趁着酒意凑到他面前的县令崔长寿的眼睛不由得瞪大了。
要知道这首月下独酌堪称饮酒诗篇里的千古一绝了。
待到方小悦将诗写完,崔长寿不由得叹道:“饮情之奇!”随后崔长寿就亲自将这首月下独酌高声朗诵了一遍,引得众多参加酒席的秀才惊叹不已。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