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依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八十九章:不干人事,大宋好官人,飘依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提点刑狱公事被这个推断吓到了,连声说道:“这不可能,不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当你把排除所有的不可能之后,剩下那个答案再不可思议都好,但那就是真相。”张正书淡淡地说道,“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只要想仔细了,也绝对是可能的事。辽国使臣为何没能呼救?正常人在正常的情况下,见到有人对他不利,恐怕都要喊救命吧?”
这个疑点,提点刑狱公事根本没法回答。确实,如果有人亮出了兵刃,这个辽国使臣却还不知道呼救,那说明了什么?
“还有,这个凶手对都亭驿很熟悉,这又是为什么?”
张正书继续问道,根本不给提点刑狱公事反应的时间。
“这……这……”
提点刑狱公事被问题张口结舌,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本身就不是干这个的,你叫他写文章,作诗词,他张口就来。但是一说到现在他的专业技能,他就懵圈了。这也是宋朝文人的通病,看似读了圣贤书之后,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但是这种官一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那就是一种灾难。为啥?因为很大一部分宋朝官员,连五谷都分不出来,还不知道木薯是不是长树上的……这样的官,真的是毫无用处。
这也没办法,自宋朝开始,凡是在殿试中进士的,都是立即就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至于官员的技能培训?呸,那是什么鬼,你居然怀疑一个进士的学习能力?好吧,这些官员就上岗了,没有任何技能,就算再聪明,也只能被胥吏玩弄在股掌之间。
很可笑,是吧?但这其实就是宋朝的常态,真正维持一个朝廷运转的,绝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朝中诸公,而是兢兢业业,为了一日两餐而奔波的小吏。当然,除了汴州以外,有很多胥吏是坏了良心的,但也只能说宋朝自己作死了,堵死了小吏的上升通道。不然,用小吏来当官,宋朝的官场肯定比现在要好很多。
这都要怪宋太宗赵光义,要不是赵光义,宋朝小吏还是能参加科举的。想想看,如果业务熟练的小吏当了官,他还能被胥吏玩弄在鼓掌之间吗?
一切,都是要怪赵光义。
所以,宋朝积贫积弱的源头——冗官,很大程度上就是赵光义做的孽。跟明朝一样,明朝之所以税收匮乏,都是因为朱元璋的洪武经济体,硬生生把中国经济扭转成了小农经济。
到底怎么回事呢?
在宋太宗时端拱二年,,中书门下的守当官陈贻庆应举,以《周易》学究及第,太宗得悉此事,立即追夺所受敕牒,免其罪,勒归本局依旧任职。宋太宗对此事深恶痛绝啊:“科级之设,待士流也。岂容走吏冒进窃取科名!”于是下诏:“自今中书、枢密、宣徽、学士院、京百司、诸州系职人员,不得离局应举。”
这个诏书确定了胥吏与士大夫的绝对界线,也确定了胥吏的政治身份,从而确定了士大夫身份比胥吏身份要“高级”得多。小吏也从此被打入尘埃之中,再也翻不了身了。宋、元、明、清都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