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旗在人在,抗清,傲骨铁心,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大旗还能打多久?
王五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无需去想。
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坚持。
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更况九年后会有熊熊烈火从西南方向一直烧到大江南北。
那个势会让所有坚持下去的抗清义士看到胜利的曙光,看到复明的希望!
人死吊朝天而矣。
自断后路的王五心无旁骛,坚定的踏向未知的远方。
纵是前路充满荆棘,他亦不回头。
为了避免吴家垣子这处重要据点为清军所占,临行时王五让狗剩带人在垣子到处放火,一切生活设施都被摧毁,使得这处明军经营十多年的重要据点转眼间沦为废墟。
不是坚壁清野,就是单纯的不想让清军占据这里。
那样的话,对于地盘不断被侵蚀的明军而言,不仅活动范围受限,军事行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
一旦清军在吴家垣子立足并建立防线,等同于勒在明军脖子上的绳索变得更紧,使得残余明军不仅呼吸困难,行动更加不便。
生存空间也会被进一步压缩。
所以纵是一心想突出包围圈到清军后方去打运动战,王五也不能坐视吴家垣子就这么轻松落入清军之手。
要知道巫山这块地形特殊,每一处宜居点都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倘若将吴家垣子完整留给清军,则此地必然会成为清军进一步向抗清根据地延伸的重要据点。
至少,此地可以控制方圆三十里地范围。
更何况吴家垣子是老木崆的西大门,不管老木崆眼下是否为清军所据,刘体纯是否遇难,王五都不能让此地成为清军向前延伸的基地。
放弃容易,夺回难。
必须破坏!
能烧的都烧了,能拆的都拆了,能毁的都毁了,一砖一瓦也不留给清军。
哪怕清军看中此处着力经营,也要为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战争,打的就是双方的动员能力、钱粮物资的运输能力。
只要能耗损对手的实力,使之无法将资源部投在军事行动上,那任何办法都是有益的。
哪怕是被迫。
由于下雪缘故,王五判断清军这几天不可能发起新一轮攻势,也就是清军无法在近期向山区深入搞什么扫荡围剿,故而路上并不担心清军会尾随攻击。
弃营逃跑的副将王之礼、陆从云等人肯定会将吴家垣子发生的事情报告给清军,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这场大雪会让清军不可能第一时间有所行动。
古时有雪夜奇袭的经典战例,极端的天气往往会成为进攻方最有力的武器,但在这丛山峻岭之中,没有人会愚蠢的去照抄古人的战例。
除非,疯了。
没有清军尾随的威胁,对于明军自然是最好不过,然而现在最大的麻烦不是来自清军的威胁,而是明军自身的行军问题。
大雪固然让清军难以展开军事行动,但也让明军的军事行动变得困难。
没有大雪,从吴家垣子赶到老木崆只需三天。
现在,至少需要五天。
这还是好的。
有时候大雪封山,能让山里的人一两个月都无法与外界联络。
那膝盖深的积雪足以劝退任何一个勇于探索周边的勇士。
不熟悉地形,甚至会在茫茫白雪中迷失方向,冻饿而毙。
为了尽快抵达老木崆救援刘帅,麻思忠、许德义指挥老顺军在前面开道,用尽一切办法清除山道积雪,这让后面跟着的王五队伍行军困难少了许多,可即便如此他们的行军速度也异常缓慢。
原因是望山跑断腿,雪地难拔脚。
尤其雪后温度陡降,很多地方积了薄冰,人走在上面打滑的很,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而一些陡峭地方更是需要数人合力合作才能翻越,如此一来纵是明军救援心切,也不得不在老天爷的威风下步履蹒跚,艰难行军。
前面开道的麻思忠派人通知王五,他们晚上可能得在锁口洞扎营。
那里是刘体纯部控制的一处百姓村落,有七八百名守军,但这些守军是否还可靠是个未知数。
麻思忠的意思是他先派人到锁口洞侦察一下情况,若守军没有叛变就在此歇脚等天亮再出发,若守军叛变就得同他们打一仗。
这就需要王五的配合了,毕竟老顺军那边也只四百来号人,人手不足以单独解决锁口洞的守军。
王五欣然同意,并让传话的人回去告诉麻思忠,不管锁口洞的守军是否叛变,他们都不要立即过去,更不要孤身犯险,必须等他带人一起去。
麻思忠派来的人走后,王五让士兵之间互相帮忙,尽量加快行军速度。
救人如救火。
“跟上,前面的人过去后用绳子拽后面的!”
在一处名为双龙坡的陡峭处,此地积雪虽然被前面的顺军清理干净,但人走在上面跟走在冰面似的十分不安,且落差有十来米,为防万一,王五亲自站在坡上给追随他的官兵打气。
“一二三,拉!”
瞎子万四带着十几名亲兵将一根粗绳绕在坡上一棵大树,不断将下面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拉上来。
由于实在太滑,中途有一名士兵因为脚滑失手滚落坡下,就在众人惊愕间,就见王五几乎是瞬间就从坡上跃下,连滚带爬的冲到那名士兵身边一把将其死死拉住,尔后在亲兵的帮助下将这名士兵重新拽到上面。
这一幕,所有人都看到了。
当那名滚落下坡的士兵带着庆幸和后怕上到坡上后,下面等待的士兵看着正在喘气的王五眼神之中莫名多了一丝暖意,心念也为之变得更加坚定。
王五不是刻意如此,他只是出于本能跳下,此时也没有时间去观察士卒的反应,只对正在看他的士卒喊了一声:“弟兄们,加把劲,过了这双龙坡就好走多了!”
说完,走到排队的人群前面,将手伸向那个怎么也不肯让别人替他扛大旗的小孩,带着笑意道:“小孩,你年纪小没什么力气,我背你上去!”
“大人,我能上!”
十二三岁的宋小孩却没有领王五的好意,不知哪来的一股不服气的心性,独自扛着大旗走到坡下,伸手拽住绳子便往上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