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约瑟难题(一)
火星少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李约瑟难题(一),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火星少女,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华夏古代发明了火药,为什么火药却在西方被发扬光大甚至成为了欧洲人手中敲开亚洲大陆的利器】
【华夏发明了指南针,为什么促成了欧洲的全球殖民时代,而在自己国家却受到了冷落】
【为什么华夏古代的科学发明占了全世界几乎一半以上,为什么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学思维没有发展到工业革命,甚至被世界甩下好几百年】
【这些,其实都是李约瑟难题里面包括了的。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学术话题,引来了很多大学者来讨论,甚至包括了近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研究了一下这些答案,觉得其实和很多领域的问题一样,无非是和人有关,有钱有关。】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步步紧逼。
假使是昏君听到这样的问题,只会心中嗤之以鼻。
吃饱了撑的吗这样的问题也值得大肆讨论只要不妨碍我的皇位,那管它为什么!
但仙画投向的朝代基本都是开国之君以及盛世明君,不管他们改朝换代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什么能走到这一步对天下是负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因此这些帝王以及他的臣子们都在仙画一声比一声高昂的提问中心神恍惚。
仿佛,后世之人是在质问他们。
是因为在这几百年之中,这片土地失去了上天的眷顾吗
是因为他们哪里没有做好,出了纰漏吗
秦始皇面沉如水。
这些问题和他的大秦其实关系不大,但高傲如他,并不太能接受他所统御的这片土地在后世竟然落后于其他蛮夷小国。
因此,他打算认真的听一听这后世女子的见解。
和他一样想法的是汉武帝刘彻,虽然不爽,但心理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啥的……他的大汉都没有!还轮不到他来操心这些事情。
但不知道为啥,认清楚这一点之后,心中更为酸涩了呢。
现在,压力给到了朱元璋这一边。
毕竟结合仙画之前所说,似乎一切的衰落都是从明朝时期初现端倪。
朱元璋现在顾不得想朱棣和朱允炊的事情了,脸色黑得像是乌铁一般,让原本就不太
帅气的面容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说到禁海的时候,他心里就咯噔一声。
禁海的确是他定下来的国策。
他一开始还在生气于朱棣这个不孝子居然和自己老子作对,把皇位抢了也就算了,居然还不好好的贯彻这条政令。却没想到,后世之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极高,甚至认为其做得还不够彻底。
这让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当然了,当他看到西方的那些海盗——是的,朱元璋觉得那些所谓的西方霸主们其实干的就是海盗的行径————将一船船的黄金白银和矿石开往自己的国家时,倒是挺羡慕的。
有那么亿点点心动。
谁会嫌弃自己国库里的银子多呢
所以,他现在是抱着很纠结的心态在看仙画。
既按捺不住的想要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原因。又有些赌气,哼,倒要看看你对我大明的政策有何高见!
只有李世民比较坦然,听了之后对房玄龄等众臣说:“任何事情的确都绕不开人丁和钱财的问题。”
他大有感触。
贞观初期,全国户籍少得可怜,连税都收不上来多少。以至于,干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
【我们先来说说人。】
【古代华夏的言本位思想,重文轻技,大家都想做官而不想搞研究,行业内无人,这也就限制了科学思维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把百姓分为四等,从上到下分别是士农工商。这个分法出自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管子小匡》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但在那会儿,这四个等级的划分还不是那么的严苛。比如其中的士就包括了武士,而不仅仅是文士。而代表农和工的墨家以及农家,也曾经辉煌过一段时间。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强化了这个等级概念,将它变成了一个完全金字塔式的阶级模型,将读书人定为最高等,而耕种者给国家上交大量赋税,也不能忽视。至于小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儒家看来都是逐利者,是君子的反面,成为了社会底层。】
在学堂里琅琅读书的学子;
在地里面顶着太阳辛勤劳作的农人;
拿着工具正在制作器具的匠人;
在店铺内迎来送往,笑容可掬
的商人;
这些就是管仲认为的主要国民构成。国之石民也,石在这里的意思是柱石。
仙画中的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看上去似乎非常的和谐。
西汉的董仲舒心中却如重锤砸过,站在原地,耳中轰鸣,甚至比之前观看火药爆炸时还要更加严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儒学发扬光大,这的确是他这些年一直全力追寻的目标。
在陛下继位之前,朝堂和民间流行的是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包括窦太后和淮南王都是其拥护者。陛下继位之后,想要摆脱这两者的势力影响,于是把眼光投向了儒学。
他也因此而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董仲舒坚持认为,只有将天下人的思想统一成为了一体,才能更好的让朝廷的统治延续下去,才能长治久安。
原来,历史上的那个自己竟然成功了吗!
只是为什么,后世之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
董仲舒心中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却又忐忑不已,一时之间七上八下,只觉时间漫长,煎熬得很。
【在秦汉的时候,这样的划分符合社会的现实情况。毕竟那会儿田地出产少得可怜,要是种田的人少那赋税也就少,朝廷巴不得让人都去种田。而读书人,更是少数,管理国家离不开知识分子,儒家鼓励教化,推行教育本就是他们擅长的东西。】
【但到了后面的朝代,社会情况已经不同了,再用这样的模型去套,那就极大的限制和禁锢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儒家看来,只有接受了儒学的读书人才算是知识分子,才能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僚阶级,成为人上人。而科举只考《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其他的像是工人和商人即使你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或者是物理机械知识等等,那也只是“奇技淫巧”,也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依然只是底层,被人瞧不起。像隋唐的时候甚至规定,工商不得入仕。】2
一家客栈的门口,满面风尘的旅客被赶了出来。
二楼的窗户上,戴着冠的年轻士子一脸嘲讽:“不过区区一匠人,竟然也敢妄言读书一事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客栈老板小声弯腰对旅客说着抱歉。
>
赢政想到了和自己关系复杂的大商人吕不韦,心情开始变得不那么美丽。
吕不韦虽然被自己所杀,但他在世的时候的确是当过秦国的相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鲁国人公输班因为技艺精巧,还要被诸侯称一句“先生”,更别提曾经活跃在朝堂之上的墨家。
商人乱政!他的确不喜。
但在后世,工与商竟然变得如此没落吗
赢政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秦朝,深深的感受到了历史的莫测。
不过,既然被孤知道了这个结果,那就一定可以改变它!
赢政微昂起头,如此想道。
授命与天!3
他乃天子,天命亦能为他所用!
而在被提到了的唐朝。
李世民本以为这一篇应该没大唐什么事,心情还挺平静,却没想到一开始就被作为了反面教材,于是,一不小心就揪断了一根胡须。
他略带怀疑:“此条规定竟然是错的”
既是问别人,也是问自己。
众臣们同样心思浮动。
魏征敢于直言,同时也不忌讳自己曾经的错误,开口道:“在工商之中,的确也存在着才智卓绝之人。
比如那北宋的毕异,就只是民间的一个小作坊主而已。
尉迟敬德是武人,心思大大咧咧,没想那么多,当下冷哼一声:不过是门阀之见罢了。
他出身铁匠,原也属于匠籍,只不过生逢乱世这才挣得了一世功名。在他还在民间打铁的时候,也见惯了世间冷暖。4
尉迟敬德此话一出,出身名门的几位开始剧烈咳嗽起来。
李世民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轻咳一声。
尉迟敬德的话中未尽之意,李世民看得更深——对工商的歧视无非是因为在魏晋时期,士人阶级对日渐富裕、手中握有大量金钱的商业阶层的恐惧罢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益,所以才进一步的固化了这种歧视和偏见。之前,工商阶级是可以做小言的,但自隋开始,连小官都做不了了。
一条不能出仕的规定,直接断了青云路。
李世民虽然很想让自己的姓氏成为一流世家,为此还攀上了李耳……咳咳……但他也明白,如果朝堂只指望世家,势必造成专权。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普通的士族,来打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关陇门阀,还弄出了一个《氏族志》。
而现在,他的视线所及范围又稍稍的往外扩大了一些。
或许,不只是普通士族可以用,在他们之外,还有更多的更广阔的人才可以为大唐所用!
在座的几位凌烟阁老臣,对自己的君主都非常的了解,看他此时的脸色和眼神就明白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长孙无忌在心中暗想,工商不能出仕这一条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废弃了。
他默默的盘算,是不是要现在就开始布局投资,比如搜集天下优秀的匠人和商人之类。
果不其然,大家就听得李世民说:“众爱卿觉得,把这一条改为工商之籍,改业三年后即可出仕,如何”
路要一点一点的走,饭也要一步一步来。
大家犹豫了一下,觉得这样应该不会引起什么反弹,于是纷纷点头:陛下圣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适行的真理。大家一股脑的都想要去参加科举,所有人都拼命的想要摆脱“工”和“商”的身份,“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这就导致了社会上的大多数聪明人,都不会想要从事技术行业,这个行业自然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无数读书人在小小的考房里认真答题,时不时有考官巡视,或满意的点点头,或失望的皱眉。
一朝中举,形如疯癫。
【我们古代是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发明家科学家其实很多本身就是盲员。比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宋朝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启等等。他们都先是言员,之后才是科学家。或者换一种表述,这些醉心于科学,原本可以走得更远的杰出人才,也不得不先去考取功名,才有余力和心力继续去从事自己的科学事业。】
【甚至可以这样讲,古代的很多科学研究,只是官员本身的爱好而已!】
北宋。
沈括正在自家的书房里认真看书。
沈母在窗外看他神色认真,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观察了一会儿
,这才领着丫鬟离开了。
她一走,沈括立刻倒在了椅子上,沉重的叹了口气。
他不喜欢这些所谓圣贤书,反倒从小就喜欢钻研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出身官宦家族,祖父官拜大理寺丞,伯父和自己父亲同样是进士,对他的爱好向来吹胡子瞪眼。
沈家的子弟不读书不出仕,简直可笑!
沈括只能将自己的爱好放在了暗地。
他还喜欢去民间探访一些想出了新点子的工匠,上次去找毕升就是听说他发明了活字印刷。结果正好就遇到毕升上了仙画。
沈括简直比毕升还要激动!
他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案例,以研究这些也可以青史留名的理由来说服父母让他专心钻研
他鼓起勇气提了。
结果,挨了一顿揍。
沈括知道自己的梦想破灭了,唉声叹气的重新拾起了书本。
算了算了,等到自己考中就没人管他了。
这时候,仙画又开始了。
听到仙画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沈括欣喜若狂,差点在书房高声喊出来。
原来,他的确青史留名了!
而且,还是以科学家的身份!
高兴!
但一想到仙画说,他依然是官员,只是闲暇之余才能折腾自己的爱好。沈括就又想要叹气。
好在,少年人的愁绪来得快也去得快。
他心想,这说明自己成功的考取了进士。到时候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一想到这里,沈括又重新的高兴了起来。
明朝,万历年间。
徐光启正在伏案翻译自己从传教士利玛窦手中拿到的《几何原本》。
几年前,他在老师焦竑的家中遇到了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大他十岁,两人却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友。
利玛窦学识渊博,手中还有着非常多的西方书籍。徐光启经常向他请教关于西方的一些事物。
他们探讨天文、历法、火器、数学,等等等。
和朝中很多自认是天朝上国的人不同的是,徐光启从利玛窦口中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和优势。原来,西方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大明差!
而且,他敏锐的发现西方科技原来是可以用来强兵富国的。
前些时候,利玛窦和他聊起一位欧洲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的著作《几何原本》,并对它推崇不已。徐光启在了解了其中的内容之后,也觉得非常有意义。因此他向利玛窦请教,想要将这本书翻译成为。
每日下朝后,他去找利玛窦,由对方讲述给他听,然后他回家后再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文。
很辛苦,但甘之如饴。
徐光启看到仙画中提到自己,既觉得欣喜又觉得悲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