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很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78】 通敌卖国,国色江山,小伙很坑,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跟如今打满城一样,四个王爷商量好了:四人分工各打一个城门。大家都想打胜仗,可是谁都不愿损兵折将。我希望你先攻进去。你也希望我先攻进去。这样一来,谁都不出力,谁都不动真格,也就成了围而不攻了。他们也知道:萧翰在前面招降杜威,这满城内缺粮草外无救兵,不攻不打也守不了几天的,所以都不着急。不料突然探马来报:定州大队人马直向东门杀来。围攻东门的是吉兰泰,闻讯大惊。一面布置后军准备迎敌,一面派人去南北二门报讯求援。

围攻北门南门的是宝力格和那日图,听说定州人马杀向东门,心想:既是前来解救的,必有一番恶战,难免死伤。既是奔你东门而来,就算你吉兰泰倒霉好了,这风头火势谁愿去顶?要去,也待你打了这头阵再去。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回话说:“目下攻战正紧,不能调兵相助。”

吉兰泰得报,知到他们怕吃亏,不肯调兵马相助。登高远眺,只见东面尘头遮天蔽日,果然是大队人马冲杀过来。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一但定州人马杀到,与满城来个里外夹击,我这一万人马岂不完蛋?于是立即下令军队“撤离东门,让开大路。”

那潘环被困几日,也正束手无策。闻报杜威与张彦泽双双投敌,更是又急又愤。忽见小兵来报:“定州无数人马正奔向东门,东门外的辽兵纷纷撤离。”心中大喜,忙领着左右随从登城楼观望。果见浩浩荡荡定州兵马已抵关前。二员将领正是王清,王周。忙令大开城门,亲自出关相迎。兵马就暂歇城外,把二位将军迎至州衙。

三人见面后,大家都十分激动。那潘环受困多日,以孤军危城独对强寇,又得知杜威与张彦泽已双双投敌,弃满城于不顾,正在心急如焚,无计可施之时,见两位兄弟领兵前来救援,感激零涕,哽咽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王周道:“好兄弟,别激动。看见满城未破,你平安无恙,咱们也高兴得很,你不说话我们也知道你的心事。说来说去也就是杜威,张彦泽两个贼子降敌之事罢了,不说也罢。眼前要紧的倒是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潘环忙说:“正是,正是。四万辽兵还围着咱满城,吉兰泰见你们人多势大,一时摸不着头脑,撤了开来,他必定找他们几个商量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得赶快定个主意。”

王周道:“原来俺要杀上恒州,斩除那两个贼子。大兄弟说那样不好,应当先来救你。如今把你救下来了,往后该咋办,我看大哥还得赶快拿个主意。”

潘环也着急地说:“多年以来咱们患难相扶,情同手足,今日又蒙二位相救,如今兵临城下,究竟何去何从,还望大兄弟赶快拿个主意。”

王清道:“一路之上,我都在思忖着:皇上昏庸,不纳忠言,宠信奸佞,我大晋已无可救药。纵观满朝文武,虽然不乏忠义,但有力抗辽的却没有。惟有河东北平王,素存忠义,且雄踞河山险要,手下兵强将勇,足与辽人抗衡,量他必不会降与辽国的。我兄弟既不能入朝谏主,又无力与辽兵相抗,不如一同投奔北平王麾下,就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王周潘环听了大喜,都说:“大哥所说不差,事不宜迟,我等立即动身前往。”

说罢,三人匆匆作出部署:大开西门,由潘环领兵先行冲出。王周兵马紧随其后,王清领兵殿后。

那围攻西门的是巴彦哈卡,已知东门大开,那吉兰泰人马撤兵让路,数万定州兵马尽集结东门城外。不知何故,正心下狐疑,已派人前去东门询问。忽地又只见西门也打了开来,晋军突地冲杀出来,忙指挥辽兵围堵上去。在西门外的一片田野间短兵相接,杀了个天昏地暗,日色无光。那潘环领着五百亲兵杀开一条血路,大队人马紧随后面,踏营而进。杀到中军帐外,遇着巴彦哈卡领兵堵截过来,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明,一言不,举起大刀便砍将过去。

巴彦哈卡见了,忙举枪架住,斗了起来。斗了不过十余回合,只见城内晋兵源源不绝,潮水般的汹涌而出。辽兵不但无法堵截,反倒被冲得七零八落,忙令辽兵莫再堵截,向两厢让开。

潘环见辽兵闪了开来,也不管它三七二十一,领着人马,径直向西而去。

过了半晌,围城的其它三路兵马见数万晋兵走了个精光,进城一看,家家关门闭户,只剩下座空城,倒捡了个便宜。立即快马向幽州报捷,说他们已拿下了满城,还打败了从定州来援的晋兵,一并向西逃窜去了。

耶律德光见报大喜,因早已得知杜威已被萧翰说服,答应归顺大辽。泰,雄二州人马已奉杜威之命领兵前往恒州去了。如今定州人马又与满城人马一并被四王兵马打败,往西逃窜。这样一来,晋军在河北定州一线已无一兵一卒了。于是立即点齐兵马,火奔赴满城。就令巴彦哈卡带领本部人马留驻满城,吉兰泰带领本部人马前往驻守定州,泰州雄州一路。宝力格,那日图带领本部人马跟着自己迳往恒州,收编杜威和泰雄二州兵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游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圣手医仙

纯情幸福

剑神之剑弑乾坤

一宿黄粱梦

医见钟秦

殷玖

商界至尊

莫亚东

医妃有毒

水瑟嫣然

极品地主

壮乡小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