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十国帝王,我是蓬蒿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从璟看着他们,“身着九品官袍,拿到鱼符告身,意味着你们学业有成。但学业有成,并不代表学业完成。天下之大,学海无涯,其身未死,求学不止。天下,是战场,也是学院。”

“奔赴‘战场’之前,尔等要先扪心自问,尔等何人,有何职责。朕希望尔等投身‘战阵’之前,先想清楚,何谓大唐。朕更希望尔等想清楚,尔等之于大唐,意味着甚么。”

“家国有幸,天下太平。但我煌煌大唐,不该安享太平。四海承平,徒生自满懈怠之心,而失锐意进取之志,人无进取之心,则沉浸醉纸金迷,则一事无成,国无进取之心,则生争权夺利之祸,则亡于外寇。”

“天下之大,到底有多大?江海之广,究竟有多广?尔等,要自己去寻找答案。但朕要告诉尔等,天下之外有天下,江海之边有江海,彼处,有无数功勋,等待你们去创立,青史万卷,有开端没有尽头,足以镌刻尔等姓名!”

“国外有功,国内有民。欲立国家大功,先治国家万民。每个大唐子民一日之食、一身之衣,尔等皆要视为天命,一颗青菜、一粒麦穗,尔等皆要视为神明。须知家国为本,须知唐人为天。”

最后,李从璟如是总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盛唐始于尔众!”

是日,学院山呼海啸,沸反盈天。

回宫后,李从璟在广贤殿召见了学院的几位先生和数名毕业生。

王不器为李从璟引荐一位学院的先生,出乎意料,这人没有博士官衔,只是一名助教,年纪也比较大了,四十多岁,看起来有些像个老农,李从璟眼神敏锐,察觉到了此人手上的老茧。

“助教黄光石,出于官宦之家,中原大乱时,避祸乡里,而后蒙朝廷所召,至学院任助教。”王不器简单介绍了一番这个人。

李从璟先前做过一些了解,这时便看向黄光石,温和的问:“朕听闻,卿善织造?”

黄光石倒不是太拘束,毕竟出自官宦之家,闻言答道:“昔年,臣避祸乡里,生计艰难,拙荆便向人学了些织布手艺,补贴家用。臣读书之余,多有观之,常年累月下来,有所了解。入洛阳后,与学院多位工匠大家结识,常有谈论此事,臣遂知时下织造之术,颇有值得改进之处”

黄光石是个读书没把脑筋读死,反而读活了的人,这也跟他喜好阅览杂书的习性有关,他所说的织造改进之术,重点在“捍、弹、纺、织”之具的改进,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棉布花色制造技术上。

实话说,李从璟并不是很了解这些东西,更加不知道宋代大名鼎鼎的黄道婆,就是靠这些东西留名青史的。此等工艺极大推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不过李从璟虽然不了解细节,但听到黄光石对实验后效果改进的描述,就知道这是非常实用的技术。

这东西,乃是国计民生的基本大事。

黄光石有个好媳妇,也得益于学院的激励体制,若非学院鼓励先生、学生改进百工百业的技术方法,黄光石这种人就会只想着按部就班升官发财,谁会去捣鼓那些“希奇古怪”,还被士大夫看轻的东西?

这就是“引导”的作用了。

黄光石之后,李从璟看到走上前的人,露出一个饱含深意的笑容,“好小子,你有甚么好东西,能拿出来给朕看?”

站在李从璟面前的,竟然是李从珂之子李重美,也就是跟赵普不打不相识的纨绔公子。

李重美是个机灵鬼,平素调皮捣蛋的事没少做,但他这回拿出来的东西,的确震惊了李从璟。

“臣常随父亲去军营,也喜好军中轶事,不瞒陛下,臣跟军营中的伙夫,都能称兄道弟”李重美嘿嘿笑道,少年心性好奇心重、没甚么功利心很正常,“于是臣发现,大军但凡征战在外,于行军中蒸煮肉食时,由于铁锅没甚么特色,往往费时太久,很影响行军。父亲还跟臣讲过一件趣事:肉食没煮好,敌军已经杀到,大军仓皇而走,未及二十里,发现敌军并未追来,斥候查看后回报,敌军竟然围在铁锅前,在等着吃肉”

一通乱侃,李重美终于说到了重点,“臣观察后发现,若是密封铁锅,则能加快肉食煮熟,大大缩减煮肉的时间,因此,臣跟赵普研究多时,终于制成了一种特制铁锅”

李重美说的,就是高压锅的雏形。

高压锅这个东西,西方十七世纪发明的。

这的确对行军打仗有些帮助。

但李从璟在看过东西之后,却是惊讶的差些情不能自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蒸汽机。

第一台蒸汽机缘何被制造出来?就是受蒸汽逃离高压锅的样子的启发!

李从璟如何能不惊讶?

巧合,还是必然?

若无学院,若无李从璟的种种引导手段,若是读书人仍旧只知道埋首圣贤书,就没有眼前的黄光石、李重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渡劫天功

五马千

重生之神级学生

乘龙九霄

都市神级高手

大猎户

重生之第一影后

优漪(书坊)

仙武同修

月如火

嫌妻当家

芭蕉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