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r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45.朝鲜之战(4),明郑之我是郑克臧,caler,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新时间:2012-11-13
尽管南朝鲜大臣们群起反对,但在朝王李爀的反应却与众不同。说起来这位支系入继大位的君王现而今不过三十五六,若是好生保养的话,还能再做二十年的朝鲜之主,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放下已经到手的权力,去做一介囚徒或是想做囚徒而不得,他又如何肯呢。于是,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想支配下,李爀的倾向是不言而喻的。
可惜的是李爀虽贵为朝王,但一来继位不久,权威未现,二来得位不正,除部分希图幸进的臣子外,议政府的大佬们对其颇有忌惮,所以他其实不好出面支持崔英之,出面了也未必能压制百官接受郑藩的条件。
但李爀不能做的事,有人能做。战乱之极,兵权最重,因为拥立之功由从三品清州兵马虞侯直升正二品御营厅提调的崔宪很快率领八百名朝军接管庆州城防,并把兵开到了各处临时衙门的衙前。擎刀柱枪的兵丁虽然面对来袭的清军只是鱼腩,但在手无寸铁的南朝鲜百官的眼里却是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快刀。
或许崔宪并不敢真的下手,但朝中的形势因此大变,迫于兵威的议政、赞成、参赞、判书、参判、司宪、司谏、承旨们只好一面咒骂“武夫乱国”,一面在“国之将亡”的唉叹声中最终同意了日后被称为《乙亥密约》的朝郑条约。
条约既然签订,大批已经运抵济州的物资便开始陆续自镇海、木浦上岸。源源不断的粮食、布匹虽然没有立刻赈济到逃难的朝鲜百姓手中,但却在以讹传讹之下神奇的抚平了难民们的不安情绪。在此基础上,受到郑藩支持的崔宪很快在流民中召集了一支万人军队,并用郑藩提供的军械将其武装起来。
鉴于崔宪的权力越来越大,不少忧心忡忡的朝鲜中下级官员便纷纷上书抨击其“不法”、“专权”和“图谋不轨”。但当初开入庆州的八百兵丁已经让朝中众贤有口不能言了,更何况如今对方手上有万人之众,朝中还有崔英之为其仗言。
既然正面扳不倒可能为害的权奸,阴谋诡计便悄悄浮出。须知道崔氏兄弟如今的地位是靠着拥立之功,于是便有人通过内廷向李爀进言,叙说崔宪的实力已经威胁到了王家的存在。经过几番枕头风的拨弄,李爀终于同意分割崔氏的权力。
随即南朝鲜兵曹宣布以效仿郑藩为名实施兵制改革,设立协营哨队体制,一协辖四营,一营辖四哨,一哨辖四队,每队十五人略大于郑军的班;队设正九品队官、哨设正七品队官、营设正五品营官、协设正三品统领。
根据兵制改革的方案,崔宪招募的一万人便被分为了十协,尽管崔宪本人以本官出任左翼大将并掌五协兵马,但一来其原本独大的局面被打破,这二来,翼大将并非常设职务,战事终结后,便要予以撤销的。
对于朝臣们的图谋,崔宪、崔英之并非看不明白,但是他们的最高依仗是身后的郑藩,而郑藩已经获得了未来朝鲜王位的保证,肯定是不会支持他们动摇李氏江山的,而且一旦再度兵变,已经进驻济州的郑军将很快投入平叛。自付应对郑军没有胜算的崔英之便劝说崔宪接受了兵曹的改革方案,当然作为弥补,军械分配上向左翼倾斜便是应有之意。
也许是为了报复朝臣们的不公,也许是向郑藩进一步献媚,也许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南朝鲜财力困顿的局面,崔英之在崔宪被任命为左翼大将的第三天,突然向议政府提出一份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朝鲜将废除原来八道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三府,与此同时道治下的大都护、牧、都护府、郡、县将全部取消,改以明制中的散州、县,以此减少行政层级,达到精简人员和财政支出的目的。
不能说崔英之这个方案哪里不好,毕竟朝鲜冗床叠架的政治体制表现的效率不高,但崔英之没有意识到,正是繁如牛毛的官位安置了大大小小的两班子弟,因此他的提案一经上交便引来了极大的非议,不但全罗、尚庆两道的地方官吏齐声指责,而且原本支持南朝鲜王庭的部分地方开始转投北朝了。
在此情况下,庆州议政府只好以“妄议祖宗制度”为由罢免了崔英之的礼曹判书一职。
崔英之受此当头一棒,顿时气得五内俱焚,好在李爀没有忘记其的拥立之功,议政府也担心逼急了崔氏兄弟,出现狗急跳墙的局面。因此,只过了两天,崔英之便重新被任命为全罗道观察使。但一曹判书是正二品东班京官职,一道观察使是从二品东班外官职,地位完全无法比较,贬谪的味道依旧浓烈。
“崔大人受委屈了。”正当崔英之心不甘情不愿之际,以大明国信使身份出使朝鲜,并主持借贷、赊销物资交接的何之洲过府来探望他。“这件事贵方诸公的确是做得有失公道。”崔英之知道何之超来看自己肯定不是为了说几句关切的话,因此不动声色的听着,果然,三句问候的话一说,何之洲便转入正题。“南浦、海州等地尚在清虏掌握之中,不急开埠,但前次所允木浦、镇海、丽水三地开埠,迟至今日未办,是不是有些托宕了。朝鲜国库中匮,海贸正可弥补不足,不知道贵国为何如此姗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