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前科累累的儒家,我的邻居是皇帝,青史尽成灰,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或许只有在沛县的时候,面对家乡父老,念诵大风歌的时候,才是刘邦唯一放松身心的时刻……一个月的时间,从鲁地到长安,还带着病体,除非刘邦会缩地成寸,不然绝不可能。
郭威看完之后,已经确定,《孔子世家》上面的那句话,应该是假的,不是太史公作假,就是后人填上去的。
很有可能是修《汉书》的时候,给天上的,所以才选了十一月,让时间看起来通顺,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原来刘邦没有去祭祀过孔子,想想也知道,如果刘邦祭祀孔子,把儒家看的那么重,何来文景两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何以汉武帝雄才大略,要尊奉儒家,还遭到那么大的阻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后世儒家士人,为了给脸上贴金,公然篡改历史!
这种事情并不新鲜,毕竟在手抄竹简的时代,填上和减去几个字,还是容易的,文化的话语权都在少数人手里,只要他们能够保持默契,就不会露馅,后人也只能将错就错。
看着魏仁浦和王溥的辩论,叶华想起来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第14章,写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可是在出土的汉帛书《老子》中,写的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今和古,一字之差,却让老子的意思南辕北辙。
众所周知,儒家主张法先王,自然要用古之道,御今之有,而法家强调法后王,则是要用今之道,治理眼下的问题。
把老子的话改了一个字,就让老子站在了儒家一边,增加说服力,这就是儒家士人的本事!
由于儒家“前科累累”,叶华宁愿相信,刘邦根本瞧不起孔夫子,他老人家忙着在家乡饮酒高歌,享受衣锦还乡的愉快,才不会颠颠跑去,拜祭什么孔夫子,还献上了三牲祭品,做春秋大梦去吧!
王溥被弄得很狼狈,他犹疑地盯着魏仁浦,心说姓魏的什么时候涨了学问,居然能打自己措手不及?
不像是他能做到的!
王溥心里不停画问号,他左右看了看,发现了一直老神在在的叶华……不会是这小子出的主意吧?
他倒是有些急智,可年纪不大,听说学问也不怎么样,他如何找出的漏洞?
王溥摇了摇头,他也弄不清楚,是谁点播了魏仁浦,让他开了窍。
反正当下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劝说陛下去祭祀孔夫子。
“臣以为,纵然汉高祖未必去祭奠夫子,陛下也应该前往。夫子乃是天下读书人的先师,从汉唐以来,就受到历代礼遇。前朝明宗李嗣源,虽为胡人,也尊奉孔夫子,曾经斩杀乱孔的孔末,授予孔家遗孤孔仁玉为曲阜县主簿。陛下此次驾临曲阜,正好可以封赏孔家,收拾读书人之心,一举多得,臣恳请陛下,务必前往,不可迟疑。”
王溥是个正人君子,难免说话有些棱角,按他的意思,郭威要是不去,只怕连李嗣源都不如了。
这样郭老大火炭一样的心凉快了不少。
“你们先下去吧,让朕想想!”
把魏仁浦和王溥打发走,叶华也要跟着去,郭威却把他叫住了。
“冠军侯,你随朕去走一走。”
叶华只能跟着郭威去了后面花园。眼下正是二月,春风如剪,春寒料峭。郭威披着厚厚的狐裘,默默踱步。
君臣两个都不说话,差不多有一刻钟,郭威才缓缓道:“你说,朕该不该去祭孔?”
叶华的心思很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此时祭孔会带来什么后果……不只是大周一朝,也不只是两宋,甚至往后的一千年,都会因为这个决定而付出代价,有点还很沉重!
就算凭着得罪无数人,也要把话说出来!
“陛下创立大周,亲自去拜祭孔子,岂不是说孔子比皇帝还要尊贵?”
郭威沉吟了一下,哂笑道:“朕也不过是粗人,孔老夫子教化苍生,功在千秋,朕去祭奠,也没有什么不妥!”
“陛下!”叶华真的急了,“陛下一举一动,关乎重大,有多少人会拿陛下的举动做文章!”叶华凑近了郭威,低声道:“陛下,天无二日,是孔夫子大,还是皇帝大?孔夫子虽然死了一千多年,可还有那么多以孔孟门徒自居的读书人,在他们的心里,是祖师爷重要,还是皇帝重要!”
这话可是够诛心的,郭威的瞳孔瞬间收缩,属于皇帝的威严爆发出来,他近乎咆哮质问:“叶华,你说该如何办?”
“尊孔不祭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