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8章 国运未竭,满唐华彩,怪诞的表哥,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98章 国运未竭</p>
河中府,蒲州,城北的一间大宅院当中护院林集,其中住着李光弼的母亲。</p>
老夫人时年快七十岁了,娘家虽是契丹人,内附得却很早,被赐姓过武姓,又被赐了李姓。她从小习诗书,算是个才女,有“才淑冠族”之誉,故而能教出李光弼这样遵循汉礼的将军。</p>
是日,有几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李家,府中护院也与他们相熟,欢喜地打了招呼。之后,他们拿出了李光弼的书信,原是来接老夫人去见儿子的。</p>
“我儿先是恐太原危险,又言长安不宁,如今终于舍得来接老身了?”李老夫人精神矍铄,说话时虽是故意埋怨儿子,眉宇间的笑意却是压不住。</p>
信使遂应道:“老夫人放心,长安已经安定哩。”</p>
很快,李老夫人收拾停当,在儿子派来的护卫的保护下前往长安。一路上众人都对她多加照料,倒也不甚辛苦,沿途所见,确有安定景象。</p>
过了黄河,又行了数日,队伍进入一座城中,李老夫人忍不住掀开车帘往外看去,却见城门洞上写的是坊州二字,不由甚为疑惑。</p>
但她心中这份疑惑很快也就消了,因见到了一个让她能够完全信任的人。</p>
“我险些还以为是谁以我儿麾下士卒诓我,见到郭节帅就放心了。”</p>
“老夫人一路辛苦。”郭子仪比李老夫人小十来岁,遂摆出子侄之礼相见,双手拿起一根长鞭递了过去,道:“还真是诓老夫人来的,若有不满,只管打我出气。”</p>
“断不敢打郭节帅,这是怎生回事啊?莫非是我儿叛乱了不成?”</p>
李老夫人以前在朔方还只是久闻郭子仪之名,平叛初期则是在太原有过相处。她自信很会看人,认为郭子仪忠诚勤勉又聪明通达,且不像李光弼那么执拗严厉容易偏激,更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因此,她宁愿相信李光弼叛乱了,也不相信是郭子仪叛乱了。</p>
“并非如此。”郭子仪却是连连摆手,道:“眼下局势复杂,远非一句‘叛乱’可以解释的。老夫人请上座,容我慢慢与你道来。”</p>
对于诓来李光弼之母一事,郭子仪心中亦不情愿,无奈的是此事是广平王的主意。把她接到凤翔府安养,既能让李光弼不会继续误入歧途又能避免大战,是对所有人都好的办法,李亨听了,欣然下旨。郭子仪有皇命在身,只好领命。</p>
待他把近来的朝局变动、前因后果说了,李老夫人依旧有不解,问道:“老身虽不知国事,却也看报。报纸上说,忠王奉旨去调朔方军勤王,结果叛乱了,庆王才是正统。”</p>
郭子仪哭笑不得,道:“报纸便是薛白办的,报纸的话岂能相信?”</p>
“原来如此。”李老夫人一直以来都把报纸当成如同圣旨般可信之物来看的,闻言颇为失落。</p>
如此复杂的权力斗争,不是她短时间内能想清楚的,她思量了好一会,向郭子仪问道:“郭节帅以为忠王才是正朔,且能更快地平定天下,是吗?”</p>
从这后半句话或可以看出来,在李老夫人心里忠王、庆王都是皇子并且都当过储君,她已无意分辨谁更正统,现在只想知道郭子仪押注在哪边。</p>
她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做事往往意气用事,太过冲动,对于这件事情,郭子仪考虑得肯定比李光弼多。</p>
“私下议论,有些话我只敢与老夫人说。”郭子仪道,“不论如何,我与李光弼对大唐社稷的忠心都是一样。”</p>
“郭节帅放心,老身晓得。”</p>
郭子仪沉吟着,缓缓道:“庆王守住了长安,看似众望所归,实则完全倚借了薛白之力,他下旨说薛白是太子瑛之子,此事太上皇却并不承认,而若庆王登基,储位万一落入薛白之手,则有了篡位之嫌;今忠王称帝,可称陛下,太上皇传国宝,自当为正朔,陛下兼统朔方、安西、河西、陇右,召回纥援兵,兼统二十万人,恩抚叛逆,想必很快可使天下海晏河清。”</p>
怕李老夫人不解,他还小声地补充了一句,道:“想想可知,陛下潜邸时当了多少年太子,庆王呢?自从庆王伤了容貌,便从未被当作储君培养,岂有根基?”</p>
李老夫人点点头,道:“老身明白了。”</p>
“李光弼守长安乃大功,绝非为个人前途,此事,陛下已有明旨。”</p>
郭子仪起身,双手请出一封圣旨展开,上面玉玺印章俱全,李亨确实肯定了李光弼的功劳,对他毫无怪罪之意。另外许诺,李光弼若率众而降,既往不咎,另有重赏。也不必由他再攻打长安,坐等天下太平即可。</p>
郭子仪、李光弼一旦表态,河东、河北、河南势力转而支持李亨,长安就是一座孤城,军民们也不会像抵挡叛军时那样坚决,投降只是一个月以内的事。</p>
这是很明确的最快速度平定天下的办法……不出意外的话。</p>
李老夫人算是完全听明白了,道:“如此,老身修书一封,劳烦郭节帅递给我儿。”</p>
“老夫人明达事理,此大唐之幸啊。”</p>
~~</p>
一封急报递到了长安。</p>
薛白正在练兵,做着奇兵偷袭凤翔的准备。他跑马到白鹿原跑了一圈,心情开阔不少,结果就得知李光弼的母亲在河中府被偷偷接走了。</p>
他原想修书一封给李光弼,阐明李亨绝非英主,可转念一想,如此只会起到反效果。</p>
之所以敢让李光弼出镇,他是非常信任对方的,今日却意识到,倘若郭子仪、李光弼两人都倒向李亨,自己是抵抗不了的,且会让战火绵延,于大唐也并不是好事。</p>
唯一的机会,就是抢先拿下凤翔。</p>
留给他的时间更短了,必须得在郭子仪的信使找到李光弼之前。</p>
薛白给他的马匹擦了汗,将它交给马夫,道:“今夜给它多喂些草料,再给我多备两匹骏马。”</p>
“喏。”</p>
“传令下去,明日出发。”</p>
~~</p>
一张地图上,几枚兵棋被从长安城的位置移了出来。</p>
“薛逆遣叛将田承嗣乘胜追击,已到了眉县一带。”李俶道:“依我看,他们并非为了再扩大胜果,而是为了攻陈仓,切断我们与蜀郡的联络。”</p>
李亨问道:“如何应对。”</p>
“田承嗣麾下多范阳骁骑,当遣回纥骑兵破之,杀杀他们的锐气。”</p>
李亨心中认同,又看向李泌,问道:“先生以为呢?”</p>
李泌更在意大局,道:“此战的关键不在关中,而是在于收服天下的人心。叛军攻打陈仓意义不大,也不可能真正切断我们与蜀中的联络。”</p>
李亨追问道:“他们若是想要劫掠粮草呢?”</p>
“劫掠粮草不必到陈仓来。且皇位之争,攻城掠地无用。”李泌道:“薛白不会看不懂局势,那这一支兵马,恐是虚兵。”</p>
“是否虚兵,一试便知。”李俶道,“今我大军重新召集,贼将此来,以卵击石罢了。”</p>
商议过后,他们依旧是决定派回纥骑兵去截击田承嗣。</p>
当然,即使有诈,亦无妨,李俶很快安排诸将分守凤翔府各個要镇。</p>
李亨自从提议过让李倓担承天下兵马大元帅被李泌劝阻之后,便意识到放任李倓立功,是会威胁到长子的地位的,因此虽知李倓英武,若非必要,并不想让他上战场。</p>
因此,是日给诸将都安排了差事之后,唯独落下了李倓。</p>
李倓一直在思忖李泌所言,薛白遣田承嗣来是虚兵,那目的为何呢?</p>
他看着地图出神,而一个个将领领命而去,地图也很快被兵棋摆满了,之后,李亨结束军议,让大家都退下去。</p>
“臣等告退。”</p>
李倓正要退下,脑子里忽然浮起一个想法,道:“陛下,儿臣请守九成宫。”</p>
九成宫就在凤翔以北的麟游县,是大唐第一座行宫,建于隋代开皇十三年,由杨素监督、宇文恺设计建造。唐太宗很喜欢那里,曾五次驻跸,每次都待上半年。</p>
李俶此前倒是忘了九成宫,闻言略略思量,道:“三郎是担心,薛逆会遣兵偷袭九成宫不成?”</p>
李倓道:“以防万一。”</p>
“当是不会。”</p>
李俶对此做了设想,之后摇了摇头。</p>
九成宫之所以得名,谓“九重”有“九层”之意,言其高大,宫城建于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地势较高,道路不易,这也是李亨没有选择驻跸九成宫的原因。</p>
薛白若想偷袭九成宫,首先难以瞒过哨探,待其赶过山路,人马也疲乏了。而九成宫有两道城墙,周垣千八百步,绝不是能轻易攻下的。薛白哪怕要奇袭,也必然是走歧阳。</p>
攻不下九成宫,就不可能从北边绕道凤翔。</p>
“我既无差职,何妨让我去守九成宫?”李倓又道,他确实是想着以防万一。</p>
“可兵力。”</p>
“五百人足矣。”</p>
~~</p>
数日后,探马回报,在歧阳突然发现薛逆兵马。</p>
“由谁领兵?”李俶问道,“可否招降?”</p>
“是薛逆兵马。”</p>
“我问是谁领兵!”</p>
“回大元帅,是薛逆,敌军打‘薛’字大旗,已至歧阳城外,观其阵,有三千骑。”</p>
李俶心中一凛,暗忖薛白行军好生隐秘,若非自己谨慎,增派哨马,只怕让薛白杀到凤翔城下犹不知。</p>
眼下郭子仪不在,回纥骑兵不在,他只能立即禀明李亨,然后点齐兵马,以仆固怀恩为先锋,出城迎敌。</p>
一番布阵才毕,驻守歧阳的将领辛云京已经败退了下来,到李俶面前请罪,称遭遇薛白以精锐骑兵偷袭,仓促不能应对。</p>
说话间,前方尘土飞扬,薛逆叛军已然到了。</p>
李俶的总兵力虽众,偏是分出去太多,加上被败兵冲散了阵型,一时竟只能以六千前锋应战,双方很快摆开阵势厮杀,叛军借着不久前杀败房琯的旺盛士气,竟有杀破李俶前锋阵线的趋势。</p>
一旦如此,叛军兵临凤翔城下,对朝廷的威望又是重大打击。</p>
危难之际,仆固怀恩怒吼道:“儿郎们!随我杀!”</p>
他亲自跃马而上,横枪杀入敌阵。在他身后,他几个儿子亦是纷纷跟上,众人连杀数名叛军精锐,稳住阵势。</p>
混战之中,仆固怀恩的四子仆固玞的马匹中箭,摔落马下。</p>
“四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