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吴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章 缺钱,我们也很难办,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吴歌,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一个时代的璀璨将星,哪怕是朱棣都不得不在他面前垂眸。</p>
<div class="contentadv"> 于是被关入狱已经有五个年头的前凉国公,终于走出了肮脏潮湿的监狱。</p>
终于得脱囚牢。迎着久违的明媚阳光,他轻声感叹。</p>
上天还是眷顾他的,那个老人死在了他的前头。</p>
而现在,新登基的永乐皇帝,要重用他了。</p>
五年的狱中生活磨平了他的棱角,现在的蓝玉不复曾经的轻狂与骄傲,只剩下沉着与稳重。</p>
率领着十万大军,他再次踏上了征途。</p>
不过,这只是一时之计,就好像当年洪武在时把蒙古揍得有多惨,但是到了永乐年间,他们又有了屡次进犯的实力,恢复是很快的。</p>
要说南京不适合作为首都,也确实。它与北方相隔太远了,以蒙古的恢复速度,要不了几十年,他们又会组织起大军。而现在是开国之初,明军战力还能够阻挡蒙古铁蹄的进犯,但是等到后面,明军战斗力开始衰退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大一统的大明就要变成南北朝。</p>
不仅如此,朱棣久在北地,北边是他的基本盘,南方这边,就多多少少没有那么的如指臂使。</p>
于是,永乐三年,朱棣在多次思考之后,终于决定迁都。</p>
不过,想要作为大明这样一个庞大政权的首都,北京(朱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随后又剥夺开封北京的封号,以顺天为北京)还是有些不够,毕竟已经荒废有段时间了。</p>
第一件事,自然是兴造都城,如同当初的西安。</p>
然而,当他向群臣表明了心中的建议时,得到的答复是:</p>
反对。</p>
群臣异口同声地提出了异议,带头的就是他的好儿子朱高炽,他认为南京是龙兴之地,更是王气所在,江南又是文人故乡,扎根在次,完全符合大明优待读书人的国策。</p>
就连自己的心腹严铿,也并不赞成迁都,至少不赞成,现在迁都。</p>
“陛下用兵交趾、征讨蒙古诸部、编纂大典,已是耗费巨资,致使国库空虚。如今若再迁都,则恐财政难以为继,还请陛下明察!”</p>
他是这么说的。并且虽然话不中听,但是朱棣也没办法反驳他,因为他自己也知道,现在明朝最大的弱点——</p>
缺钱。</p>
大明朝缺钱了。</p>
北征蒙古、编撰大典、南伐交趾,现在又要修建北京,简直是烧钱。朱高炽确实是理政小能手,在他的辅佐下朱棣把大明朝治理得很不错,但也禁不住这么闹,有人还建议,直接迁都西安算了。</p>
但是其实西安,也在朱棣的计划之中。他打算用西京西安,作为西部的战略支点,以此控制西域,而北京,就将是控制东北与塞外的支点,换句话说两者缺一不可。</p>
可是纵使有万千豪情,没钱你也是说个蛋。</p>
户部尚书更是当场叫苦,言道户部赤字已久,库房里都可以跑马了。</p>
好在,有人提出了办法:</p>
“如今朝廷之困难,无非在钱之一字。”</p>
“昔日宋元富庶,究其原因,无非在贸易一事。而海贸之事,又为贸易之重中之重。化外蛮夷,向往我中华之繁荣,每有船载中华之物至,则争相购买,得其金多也。而其地之特产,亦可在大明卖出好价钱,是为暴利。宋元因之而富庶。”</p>
朱棣猛得抬起了头,眼里闪烁着光芒,似乎有铜钱的虚影在他的眼睛中旋转。</p>
“细细说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