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李密败亡(1)——虎落平阳,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在隋末唐初那个风云际会的乱世,李密,无疑是一个传奇。他曾经是叱咤风云,一呼百应,被天下群雄公认的反隋盟主,坐拥三十万瓦岗军,占据中原大片领土,是隋末当之无愧的义军之魁。并且,他也是被众多人所看好的一位乱世枭雄,认为他最终能够取代隋朝国祚,成就帝王大业。

然而,造化弄人,世事无常。最终,李密却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骄傲轻敌,亲手断送了盛极一时的瓦岗军,以及自己的帝王之梦。洛阳北邙山一战,十万瓦岗军几乎军覆没。自此,曾经威震中原的瓦岗军集团,退出了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而李密本人,则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带着两万残兵败将,西入关中,投奔李唐。

按道理,自己已经沦落到了这步田地,大势已去。如果李密能够认清形势,安分守己,或许,还可以保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可是,李密偏偏是一个不肯认命的人,他不会轻易向命运妥协。

所以,在投奔唐朝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密便重新竖起了反旗,叛唐出走,企图脱离李唐统治。可惜的是,这一次,历史并没有眷顾李密。这一走,李密真正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等待他的,将是死亡与覆败。

那么,李密为什么不肯安于现状,老实地做唐朝的臣子,为什么要踏上一条以卵击石的不归路呢?在走上了叛唐之路的李密,他的人生结局又将如何?最终,李密又是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充满传奇的一生呢?

上一章节介绍道,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亲率唐军主力,在浅水原一战中,大破西秦大军。不久,李世民乘胜追击,兵临折墌城,薛仁杲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下,献城投降,西秦灭亡。至此,唐王朝彻底消灭了在西北最强悍的一个劲敌——西秦薛氏政权,将陇西之地纳入大唐版图。

消灭西秦之后,李唐王朝决定趁热打铁,挟胜利之势,一举统一整个西北。第二年,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唐军再度出兵,成功荡平了河西李轨政权。随着西秦、凉国两大割据势力的相继覆灭,唐王朝真正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统一,陇西、河西两地,从此成为了唐朝的统辖地区。

李唐统一西北后,唐高祖李渊便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阶段的作战。那就是,力对付山西刘武周,拔掉在山西的这颗钉子,巩固太原的军事环境,彻底消弭周边割据势力对关中的军事威胁。

可是,这个军事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唐王朝国内却发生了一件突发状况。昔日的瓦岗军领袖、反隋盟主,李唐王朝如今的光禄卿、邢国公李密,突然率部叛逃,脱离唐朝,打算另起炉灶。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李渊审时度势,不得不暂时放下对付刘武周的军事计划,集中精力,应对李密叛唐一事,清除这个肘腋之患。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李密投奔唐朝,这个时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为什么会突然决定叛唐自立,而且,是在李渊的眼皮子底下叛逃?关于李密为何叛唐一事,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头说起。

武德元年(618年)的七月至十一月间,此时的唐王朝,正在西线战场之上,与薛氏政权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激战,为统一西北而浴血奋战。同时,也在这段时期,中原的形势却发生了巨变。身为反隋盟主、瓦岗军领袖的李密,在洛阳城下遭遇了人生事业最大的“滑铁卢”。这一败,李密从此进入了人生的低谷,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一年的九月份,由于李密急于攻下洛阳,因此犯了轻敌冒进,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贸然与王世充主力决战。结果,洛阳北邙山之战,李密中了王世充的奸计,十万瓦岗军,几乎军覆没。

可以说,洛阳北邙山之战,让李密一败涂地。多年积攒的家底,因为这一仗,输得干干净净。可是,往往祸不单行。军事上的惨败,对于李密来说,还不是最致命的打击。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的李密,真正体会了一把众叛亲离的滋味。不少瓦岗军的文武大员,及其旧部,纷纷投降王世充。

兵败北邙山后,李密失败已成定局,他显然无能为力。因为王世充采取的是突然袭击,李密毫无防备,故而被一击即溃。当时,瓦岗军主力基本损失殆尽,军队大都被冲散了。当时,李密身边仅剩万余残兵。万般无奈之下,李密只得收拢残兵,向洛口仓败退,打算据守洛口仓,恢复元气。

李密兵败如山倒,王世充这下可算扬眉吐气了一把。在与瓦岗军对峙于洛阳的一年中,王世充总是胜少败多,处于下风。如今,好不容易,风水轮流转,轮到李密倒霉了。王世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王世充立即集结兵马,乘胜追击,占领了李密在河南地区的大量地盘。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密的众叛亲离,便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那些被王世充占领的瓦岗军地盘,不是与王世充暗通款曲,就是主动向王世充投降。比如,李密刚刚兵败之时,王世充一路追击,兵锋首先直逼偃师。

那个时候,驻守偃师的瓦岗军将领,是李密的长史郑颋。面对王世充的大兵压境,郑颋本来想集结城内兵力,抵挡王世充的攻城。可是,瓦岗军主力都被歼,人心已经散了,所有人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因此,没等郑颋组织抵抗,他手下的部众,就主动献城投降。王世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偃师,郑颋也被迫降于王世充。

紧接着,王世充尝到了甜头,整合兵马,继续向洛口仓方向推进。应该说,王世充这一路的进展,势如破竹。在这个过程中,王世充俘获了不少瓦岗军将领,以及他们的家眷。并且,王世充还让这些人给他们的亲人写信,希望他们能够投降自己。此举,对于瓦解瓦岗军军心,也确实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北邙山一战,瓦岗军主力伤亡殆尽,李密只得一路溃退。按照李密原来的打算,退守洛口仓,以此为据点,逐渐恢复元气。然而,命运偏偏又给李密开了个玩笑。洛口仓是李密最后的希望,现在,连这最后的希望,都保不住了。洛口仓不战而降,偌大的中原地区,再无李密的立足之地。

洛口仓当时的守将,正是李密的长史——邴元真。然而,就是这个邴元真,在李密走投无路之时,落井下石,不仅与王世充相互勾结。甚至,还要在半路上伏击李密。其实,邴元真的反水,李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李密的猜忌多疑,致使邴元真对他心怀不满,最终投向了王世充的怀抱:

初,邴元真为县吏,坐赃亡命,从翟让于瓦冈;让以其尝为吏,使掌书记。及密开幕府,妙选时英,让荐元真为长史;密不得已用之,行军谋画,未尝参预。(《资治通鉴》)

邴元真原本只是隋朝的一个普通县吏,因为贪赃枉法,被迫逃亡。后来,跟随翟让,一起在瓦岗寨起义。所以,邴元真是瓦岗军的创业元老,资历比李密还要老。翟让对他也是非常信任,经常让他掌管书记事务。

后来,李密坐上了瓦岗军的头把交椅,建号魏公,开元帅府。那时,李密需要广纳贤才,故而,翟让便向李密推荐邴元真为长史。李密估计拗不过翟让,只能勉为其难,任命邴元真为长史。

尽管如此,李密却始终信不过邴元真,认为他是翟让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所以,邴元真虽有长史之名,却无长史之权。连瓦岗军内部的重大军事决策,李密都不让他参与,对他一直存有戒备之心。

李密的高度不信任,自然令邴元真心生不满。后来,李密与王世充决战之前,命邴元真留守洛口仓。不过,瓦岗军中的不少人都认为,邴元真贪婪粗鄙,非常不靠谱。比如,李密手下的一个谋士宇文温,甚至建议李密,杀掉邴元真,另选贤能:“不杀元真,必为公患。”当然,李密并没有听从。

虽然李密没有听从宇文温的建议,但是,邴元真知道后,他的不满愈发强烈,心中便有了背叛李密的念头。于是,趁着李密与王世充主力决战之际,邴元真开始密谋反叛,与王世充暗通款曲。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邴元真的阴谋,很快被瓦岗军的其他将领所察觉。因此,他们秘密向李密汇报此事。只不过,李密当时忙于和王世充决战,无暇顾及,对此事只能是将信将疑。

不久,李密兵败北邙山,向洛口仓溃退。这个时候,邴元真已经和王世充勾结在了一起,对于如丧家之犬的李密,肯定不能放过。事实上,李密对于邴元真的变节行径,了如指掌。然而,李密却过于自负,他觉得自己手上毕竟还有万余兵马,完具备一战之力。因此,李密便在洛水岸边列阵,打算趁王世充半渡洛水之际,突然袭击,来个“半渡而击之”。

可惜的是,李密的这一计划,被邴元真看穿了。邴元真提早告知王世充,为他指了一条隐蔽的捷径,使得王世充的兵马,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洛水。所以,直到敌军完渡过洛水,李密的斥候竟然毫无察觉。这样一来,李密的计划显然落空了。没有办法,李密只好又率部逃至虎牢。之后,邴元真则举城投降王世充。

洛口仓不战而降,象征着李密最后的一丝希望,也随之破灭;李密在河南的最后一块地盘,也不复存在了。邴元真投降不久,瓦岗军的另一员猛将单雄信,也叛离瓦岗军,投降了王世充:

初,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彦藻以雄信轻于去就,劝密除之;密爱其才,不忍也。及密失利,雄信遂以所部降世充。(《资治通鉴》)

单雄信骁勇善战,为瓦岗军立下过赫赫战功,是瓦岗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如今,连单雄信这样的骁将、万人敌,都向王世充投降。可见,此时的瓦岗军,已经彻底地分崩离析,瓦解到连架子都不剩。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个时候的李密,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此时,瓦岗军的另一员大将王伯当,也弃守金墉城,退保至河阳。不久,李密带着少量残兵,来到河阳,与王伯当汇合。

见到王伯当后,李密百感交集。他不明白,曾经雄踞天下的瓦岗义军,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悲愤交加的李密,不禁有些情绪失控,当着众将的面,拔出佩剑,一度想要自刎。而且,李密还说了一番十分凄凉的话:

兵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请以谢众。(《旧唐书·李密传》)

千钧一发,王伯当一把抱住了李密,号啕大哭,阻止了李密的自杀未遂。然后,其余的瓦岗部众,一起恸哭不止,莫能仰视。其实,李密此举,亦是为了试探一下王伯当,看看王伯当愿不愿意追随自己。

接下来,李密便试探性地对王伯当说道:“将军室家重大,岂复与孤俱行哉!”对于李密的有意试探,王伯当作何反应?王伯当倒是个忠义之人,听到此话后,没有犹豫,立即作出回应:

昔汉高诛项,萧何率子弟以从,伯当恨不昆季尽从,以此为愧耳。岂以公今日失利,遂轻去就?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旧唐书·李密传》)

最终,在瓦岗军众将的一致劝说下,李密决定率领剩余的部众,投奔李唐。当时,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纷纷称王称帝,建立割据政权,有增无减。李唐王朝不过是众多割据政权中的一个,这个时候,建国还不到一年。况且,此时的唐王朝,正与西秦薛氏政权,鏖战于西线,胜负尚未可知。那么,李密为什么会选择投李唐?

就李密目前状况而言,投奔唐朝,是他的唯一选择。为什么呢?首先,北邙山一战后,瓦岗军主力损失殆尽,李密在河南的地盘,基本上都被王世充占领了。所以,中原地区,已经没有李密的立足之地。而且,李密是不可能投降王世充,自己和王世充打了这么长时间。一旦投降王世充,自己将再无翻身之日。

其次,唐朝虽然建立不久,但势头正盛。新生的李唐王朝,在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万物维新的气象,大有统一天下的希望。所以,李密认为,投奔唐朝,起码暂时能够有一块落脚之地,趁此机会,休养生息。等有朝一日,力量积攒、恢复得差不多了,东山再起,也是很有盼头的。

更何况,在李渊入主关中的过程中,李密曾经间接帮过李家父子的忙。如果不是李密率领瓦岗军,在洛阳拖住隋军主力,李家父子也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攻克长安,成就李唐帝业。单凭这一点,李密自认为,有功于李唐,现在投奔唐朝,想必唐高祖李渊不会冷眼相待,会对自己委以重任。

于是,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李密带领仅剩的两万残兵,西入关中,投奔李唐。当时,跟随李密一起投奔李唐的瓦岗旧部,总共也就两万人左右。不过,有一些瓦岗军的将领、部众,李密并没有带他们一起投唐,而是滞留于河南地区。所以,当李密走后,这些人大部分都投降王世充。

李密兵败投唐,标志着隋末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瓦岗军,自此退出了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那么,对于李密的前来归附,唐朝方面,又会如何对待曾经一呼百应,现在沦为丧家之犬的李密呢?

最初,在李密入关投唐之时,唐高祖李渊还是相当重视的。要知道,今非昔比,现在的李渊和李密,身份天差地别。李密已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瓦岗军领袖、反隋盟主,而李渊却已是定鼎王业的大唐皇帝。既然如此,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依然如此重视此事?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李密毕竟曾是威震天下的瓦岗军领袖、天下群雄公推的反隋盟主,影响力尚在。李密兵败洛阳后,河南的瓦岗军余部,一部分投降了王世充,一部分则处于观望状态。因此,李渊认为,善待李密及其两万部众,对于招降瓦岗旧部,使其归附李唐,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第二,李密的政治身份特殊。李渊和李密二人,都是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譬如,李渊的祖父李虎、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俱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因此,李密拥有着关陇贵族集团成员的政治身份。安抚好李密,对于新生的唐王朝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有利于稳定关陇贵族集团内部。

大唐朝廷为了显示对李密归附的重视,在李密进关之后,那时,李密尚未到达长安。唐高祖李渊便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使者,前去慰问、犒劳李密的部队。唐高祖如此重视,让李密非常受用。李密非常得意,甚至自比为东汉窦融那样的人物,失态地对部下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我拥众百万,一朝解甲归唐,山东连城数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当尽至;比于窦融,功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资治通鉴》)

不难看出,李密这个时候,还是颇有自信,抱着很大的希望。他觉得,自己有大功于李唐,况且,山东一带的瓦岗军旧部,还没有归顺唐朝。唐王朝如果想要收编这些山东旧部,就必须要善待李密。所以,李密估计,自己投唐之后,怎么着也能做到三公的高官。那么,事实真的如此?

现实往往要比理想残酷得多。显然,李密有些自信过头了,他把一切想的太好了。进入长安后,唐高祖李渊的任命,却让李密大跌眼镜,失望不已。而且,李渊对待李密的态度,与他的封赏、任命,前后充满矛盾,有些使得李密捉摸不透。

首先,李密进入长安后,唐朝方面,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先前,李密还没有到达长安之前,唐高祖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使者,前去慰问、犒劳,那是何等的规格与重视。可是,等到李密一入长安,唐王朝的态度,立刻发生了惊人的逆转。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

己卯,至长安,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众心颇怨。

根据以上记载,李密进入长安后,唐朝负责接待的有司部门,对于李密的待遇、规格,明显有所降低。这还不算,要知道,李密不是只身一人投唐,而是带了两万瓦岗旧部。没有想到,这两万人马一入关中,竟然连续数日都没有吃上饭,更不用说封赏了。这样一来,李密和他的两万部众,逐渐产生了不满情绪。

不用猜就知道,如果没有唐高祖李渊在背后的默许与授意,相关的接待部门,怎么会如此苛待李密。也许有人会有所不解,李渊的态度,前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之前,李渊那样热情殷切;可是,李密一进长安,他的态度却发生了如此奇怪的转变,对待李密,变得冷淡、忽视。

这是唐高祖李渊故意为之,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磨一磨李密的傲气。李渊非常清楚,李密此人很有本事,正因如此,他也十分心高气傲,一般人都瞧不上。况且,李密自认为有大功于李唐,觉得唐朝理所当然要处处顺着他。问题是,唐高祖会这样想吗?李渊才不会吃这一套呢!

在唐高祖李渊看来,李密刚刚投唐,如果不把规矩立下,如果过于放低姿态,很容易让李密轻视大唐。因此,在李密进入长安之后,李渊故意指使有关部门,降低接待规格,以此挫一挫李密的傲气,让他不敢小瞧自己,以及唐王朝。

但是,李渊的冷淡,明显让李密大为不满,他觉得,李渊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正当李密郁闷生气的时候,唐王朝的任命下来了。然而,这道任命,却再次给李密兜头泼了一盆冷水。那么,这是一道怎样的任命,会再度让李密陷入失望?那么,李渊作为大唐皇帝,又是如何安排李密在唐朝的位置?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也就是李密投唐一个月后,唐高祖李渊任命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在唐高祖委任李密的三个官衔里,其中,邢国公是爵位,上柱国则是荣誉头衔。

所以,邢国公和上柱国两个职衔,基本上是没有实权的。唯独有实权的,只有光禄卿一职。然而,正是光禄卿这个有一点实权的官职,竟然让李密感到遭受了奇耻大辱,认为李渊是故意羞辱他。

光禄卿一职,属于从三品,是光禄寺的最高长官。虽然光禄卿的官阶很高,但是它所负责的具体工作,却令人大跌眼镜。光禄卿主要负责国家祭祀、朝会、国宴等重要活动,所需要的食物制作,以及皇室成员日常饮食的烹调。说白了,光禄卿就是负责皇帝、皇族饮食的司务长兼一级厨师长。

大家试想,李密原来是那样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拥有三十万瓦岗军,是天下群雄公认的反隋盟主。如今,他虎落平阳,投奔李唐,却只能做一个负责皇家膳食的光禄卿,真是莫大的讽刺。而李密之前幻想的三公高官,无疑也打了水漂。可想而知,李密心里的愤怒,不言而喻。

不过,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唐高祖对李密本人的态度,却非常奇怪,不仅没有横眉冷对,反而格外热情、亲切。等于是说,唐高祖李渊在政治上刻意打击李密,然而,在日常生活上,却非常关照他。根据史书记载:

密既不满望,朝臣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贿,意甚不平;独上亲礼之,常呼为弟,以舅子独孤氏妻之。(《资治通鉴》)

李密投唐之后,事实上,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唐朝的大小官员们,认为李密就是个“外来户”,兵败丧师,走投无路,才归附大唐。因此,这些李唐官员,打心底瞧不起李密。自从李密投唐以来,唐朝的许多官员、朝臣,对李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甚至有人公开向李密索取贿赂。

本来,李密就对唐高祖的任命,憋了一肚子的气。自己堂堂的瓦岗军领袖,曾经呼啸一方的枭雄,到了长安,结果就只给了两个虚衔,一个微不足道的光禄卿。如今,又被那些李唐官员这样羞辱,李密心中的不满,更是无法描述。

可是,唐高祖李渊对待李密的态度,与众人截然不同。他没有故意羞辱李密,相反对李密礼遇有加,十分客气。乃至,唐高祖李渊曾经亲口称呼李密为贤弟,两人以兄弟相称,还将舅舅家的女儿独孤氏,嫁与李密为妻。

众所周知,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独孤氏,也是北周名将独孤信的女儿,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所以,唐高祖李渊的身体里,一部分流着独孤家的血脉。因此,李密迎娶独孤氏为妻,等于和大唐皇帝的母系一族,有了姻亲关系。应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联姻帝室,李密恐怕是独一份。

这样,问题来了,为什么李渊对待李密的态度与做法,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表现?一方面,唐高祖在政治上极力压制李密,不让他掌握实权;另一方面,李渊却在日常生活上,格外关照李密,给足了李密面子。李渊这种两极分化的做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其实,这种两极分化的做法,恰恰能够体现,唐高祖李渊高深莫测的帝王心术。李渊之所以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做法,总结起来,四个字:恩威并施。所谓“恩威并施”,便是既要让李密心怀敬畏,又要使其感恩戴德。

从太原起兵到建立大唐,可以看出,李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以他的睿智,当然清楚,李密绝不是诚心投奔大唐,而是一时山穷水尽的无奈之举。从前的李密,是一个掌握三十万瓦岗军的英雄盟主,他会从此甘心做唐朝的臣子吗?肯定不会。一旦时机成熟,李密还是会重新竖起大旗,东山再起。

正因如此,为了避免李密死灰复燃,叛唐自立,李渊才要刻意压制李密。所以,自从李密归唐,唐高祖李渊故意冷眼相待,并且,不让他掌握实权。李渊的意图,就是要将李密的野心,扼杀在摇篮里,不给他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样一来,即使李密再有本事,也只能无可奈何。

可是,唐高祖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引起李密的不满。因此,除了在政治上打压李密,李渊还有另一手准备。这种准备,那就是在平时给足李密面子,格外关照。比如,唐高祖李渊授予李密的光禄卿一职,虽然不是要职,但毕竟是从三品的高官,官阶很高。李渊用这个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对李密还是不错的。

给足李密面子,可不是光摆摆姿态、作作秀这么简单,李渊有更深一层的战略考量。李密虽然投奔了唐朝,但是,绝大部分的瓦岗军旧部,依然遗留在山东一带。当初,李密兵败洛阳,不少瓦岗军将领、部众,相继投降王世充。不过,也有一些瓦岗旧部,并没有投降王世充,而是处于观望状态。

同时,此刻唐王朝与西秦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决胜阶段。李世民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西秦灭亡指日可待。统一西北后,唐王朝下一步的进攻目标,自然是山西刘武周。所以,这个时候,李渊开始筹划唐朝统一天下新的战略计划。在解决刘武周后,李唐王朝势必要大举东进,与王世充、窦建德争霸中原。

北邙山一战后,李唐王朝在中原地区,主要面临两大强敌: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李渊明白,唐朝早晚要和王世充、窦建德刀兵相见。因而,唐王朝必须要早做打算,未雨绸缪。

如何未雨绸缪?李唐若要东进中原,必须要稳定崤山以东的局势。当时,山东一带,盘踞着不少瓦岗旧部。如果唐王朝能够和平收编这些瓦岗旧部,不仅可以稳定山东局势,也能为日后东进铺平道路。

在这个时候,唐高祖李渊认为,可以让李密发挥一下作用。李密在瓦岗军中极有威望,可以利用这位曾经的瓦岗军领袖,进行政治宣传。通过这种政治宣传,对于唐王朝收编瓦岗旧部,顺利稳定崤山以东,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难看出,李渊的这种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的确高明。这种做法,不仅扼制了李密东山再起的希望,同时,又为收编瓦岗旧部,提供了一定的政治优势。应该说,对于李渊的恩威并施,李密显然是无计可施,哑巴吃黄连。可是,李密现在寄人篱下,他能怎么办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诗酒浮生随想录

诗酒寄浮生

最强系统仙帝

雨后余声

明撩!暗诱!偏执大佬每天求亲亲

宁清许

LOL:老东西,爆金币吧!

打上月球

虐文女主进入逃生游戏后

小酒不秃头

群星:星海霸主

一夕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