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江淮争雄(1)——江淮三巨头,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翦平北方割据政权之后,李唐王朝的统一战争,逐渐接近尾声。剩余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割据政权,对唐王朝已经构不成大的威胁。直到此时,北方基本没有什么武装集团,能够阻挠李唐一统天下的大业。

在北方群雄相继覆灭,大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之主后,接下来,气势如虹的李唐王朝,就要实施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步:平定南方。唐朝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原本群雄割据的天下大势,骤然发生巨变,形成了李唐与江南群雄南北对峙的局面,仿佛又回到了南北朝时期。终究,历史还要再来一次南北统一。

不过,唐朝若要扫平南方,就必须要直面南方地区的各个割据势力。那么,当唐王朝与北方强敌鏖战正酣,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又是怎样一副情形呢?唐朝发兵南下,又会碰到哪些劲敌呢?面对雄据一方的江南群雄,唐高祖李渊又是如何巧妙布局,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

平定河北叛乱,消灭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等北方强敌后,北方地区基本被纳入了李唐王朝的版图之中。伴随着北方割据政权一个一个被兼并,唐王朝一统天下道路上所面临的敌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这个时候,唐朝逐渐转变进攻方向,将矛头对准了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

很明显,唐朝的目的,要对江南群雄动手了,完成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步——平定南方。既然决定平定南方,实现南北一统,首先,就要了解李唐在南方所要直面的敌对势力,也就是唐朝平定南方的对手。

唐朝若要实现南北一统,尤以江淮地区为主。众所周知,唐朝建立之初,北方有著名的“三巨头”,他们分别是唐高祖李渊、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形成唐、郑、夏三足鼎立之势。同样,与此同时,长江中上游的江淮地区,也有“三巨头”: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这三大巨头,势均力敌,为了争夺江淮之主的霸权,常年互相厮杀,打得不可开交。

所以,唐王朝对江淮用兵,主要面临就是这三股敌人。在这江淮三巨头中,杜伏威是最先发展起来的,而李子通、沈法兴则是后来居上,实力足以和杜伏威匹敌。不过,江淮地区的割据群雄,还是以杜伏威最为突出。

隋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以三支农民起义军格外引人注目。一支是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一支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另外一支则是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由此可见,杜伏威的军事实力,在隋末唐初的割据群雄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那么,杜伏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氏,关于此人的早年经历,史书中的记载,还颇有些趣味性的传奇色彩:

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旧唐书·杜伏威传》)

这段记载是说,杜伏威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法自给。好在,杜伏威有一个好朋友,名叫辅公祏,二人堪称刎颈之交。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生。于是,辅公祏监守自盗,经常偷姑姑家的羊,救济杜伏威。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辅公祏的姑姑,发现二人的盗窃行径之后,当即向官府举报,当地衙门前来拘捕这两个偷羊贼。为了躲避搜捕,杜伏威与辅公祏,急忙事先逃离。走投无路之下,二人只好落草为寇。当时,两人也只有十六岁而已。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行业,想要成为业内的龙头老大,都是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即使是当土匪也不例外。恰恰,杜伏威就是这样一个人。落草为寇之后,每次出去拦路抢劫的时候,杜伏威向来是“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很快赢得了部下的一致拥戴,被推举为首领,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土匪头子。

当然,杜伏威的崛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杜伏威、辅公祏落草之时,各地已是狼烟四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特别是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致使隋炀帝二征高句丽,功败垂成。随后,隋末的农民起义战争,正式拉开帷幕,这也给了杜伏威坐大的机会。

起初,杜伏威的实力,还是比较弱小的,仅凭他自己,是难以成就大事的,只有先依附于他人。于是,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杜伏威率众入长白山,投靠当地的一名起义军首领左君行,加入了农民起义的序列。

万万没想到,这个左君行,非常看不起杜伏威,对他的态度异常傲慢无礼。见此情形,杜伏威觉得,如果继续在左君行手下效力,免不了要被他穿小鞋,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经过深思熟虑后,杜伏威率领部众,脱离了左君行,选择了南下发展,进入江淮地区。

那么,杜伏威为什么不继续留在北方发展,而是选择南下江淮呢?那是因为,杜伏威看出来了,北方的竞争太过激烈,各路群雄都在拼命争夺关中、中原,自己即使在北方发展,也没有多少发展力量的空间。相反,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平静,自己到了那里,或许会有很多的机会。因此,杜伏威决定,前往南方发展。

就这样,杜伏威率领部众,南下进入江淮地区,开始转战淮南,自称将军,发展军事势力,由此开启了他一生事业的新起点。来到江淮之后,杜伏威着手发展力量,准备兼并当地的一些武装力量,扩充兵力。很快,杜伏威便锁定了一个目标,盘踞在江苏下邳的起义军领袖苗海潮。

苗海潮是下邳的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在此地聚众为盗,实力不算强,也不算弱。但毕竟,麻雀虽小,也是口肉。如若兼并苗海潮所部兵马,那将是杜伏威南下之后赚取的“第一桶金”。不过,杜伏威并不想以武力征服,而是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杜伏威指派好友辅公祏,派人前去威胁、恫吓苗海潮:

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旧唐书·杜伏威传》)

听完辅公祏的一番恐吓,苗海潮心里七上八下,他认为,自己绝不是杜伏威的对手。与其到时候被打得元气大伤,倒不如认清形势。因此,苗海潮二话没说,当即率领所部人马,向杜伏威投降。因而,杜伏威不费一兵一卒,不仅收降了一支起义军兵马,还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下邳,既有了军队,又有了地盘。

下邳距离江都非常近,而江都则是隋王朝统治南方的核心城市。可以这样讲,除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外,江都就是隋朝的第三大首都。因此,杜伏威占领下邳,对江都构成威胁。当地隋朝守军,自然不能装聋作哑,必须要集结重兵,全力讨伐。刚刚崛起的杜伏威,即将面临进入江淮后的第一场恶仗。

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隋朝江都留守派遣校尉宋颢,统领一队精兵,讨伐杜伏威。这是杜伏威第一次与隋军正面交锋,那么,杜伏威该如何应对隋军进攻呢?杜伏威想了一招,诱敌深入。

杜伏威利用隋军轻敌的心理,率部与隋军接战,佯装败北。宋颢一见杜伏威“败退”,立即指挥麾下步骑主力,在后紧追不舍。很快,杜伏威且战且退,便将隋军引入了一片芦苇荡中。等隋军进了芦苇荡,宋颢大吃一惊。原来,芦苇荡的犬牙交错,将隋军死死困住,步骑兵寸步难行。

就在此时,杜伏威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利用上风风向,开始纵火攻击隋军。瞬间,芦苇荡变成了一片火海,不少隋军士兵皆葬身火海。杜伏威巧妙利用火攻,大破隋军,挫败了隋军的第一次围剿,大获全胜。

击败隋军不久后,杜伏威又布下陷阱,一举击杀了海陵贼帅赵破阵,并收降其部众,兵力再次得到扩充。杜伏威进入江淮后,先后逼降苗海潮、击败隋军、计杀赵破阵,实力逐渐发展起来,也引起了隋炀帝的注意:

海潮惧,即帅其众降之。伏威转掠淮南,自称将军,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讨之,伏威与战,阳为不胜,引颢众入葭苇中,因从上风纵火,颢众皆烧死。海陵贼帅赵破阵以伏威兵少,轻之,召与并力;伏威使公祏严兵居外,自与左右十人赍牛酒入谒,于座中杀破阵,并其众。(《资治通鉴》)

随即,隋炀帝派遣右御卫将军陈棱,统率八千精兵,征讨杜伏威。当时,杜伏威兵多,陈棱兵少。因此,陈棱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固守营垒,不与杜伏威正面交锋。如此一来,双方的军事态势,一时陷入胶着。

杜伏威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迫使陈棱主动出战,然后将其一举歼灭。怎么办呢?杜伏威采用了一个老掉牙的办法:激将法。杜伏威效仿三国时期,诸葛亮智激司马懿的故伎,派人送给陈棱女人穿的衣服,企图激怒于他。并且,杜伏威还给陈棱致书一封,在信中大肆羞辱陈棱,直呼他为“陈姥”。

当然,陈棱没有司马懿的忍耐力,岂能受此大辱,顿时火冒三丈,非要扒了杜伏威的皮不可。于是,陈棱率军倾巢而出,向杜伏威的军队猛扑而来。杜伏威也不甘示弱,立刻挥兵迎战,两军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厮杀。

虽然,杜伏威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是,隋军毕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可想而知,这一战,双方打得异常辛苦,战况尤为惨烈。在作战当中,陈棱手下的一员部将,趁着杜伏威不备,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杜伏威的额头。杜伏威忍着剧痛,暴跳如雷,指着那员部将,怒骂道:“不杀汝,我终不拔箭。”

说完,杜伏威扬鞭策马,在隋军阵营中来回驰骋。那名偷袭杜伏威的陈棱部将,吓得四处逃窜。没有想到,杜伏威勇猛异常,深入隋军军阵,大呼冲击,所向披靡,终于,擒获了那名暗箭伤人的隋将。抓住这员隋将后,杜伏威当着他的面,强迫他为自己拔出箭镞,然后一刀斩了这名敌将。紧接着,杜伏威拎着此人的首级,重新杀入陈棱军中,反复奋力冲击,竟然连杀隋军数十人:

伏威逆拒,自出阵前挑战,棱部将射中其额,伏威怒,指之曰:“不杀汝,我终不拔箭。”遂驰之。棱部将走奔其阵,伏威因入棱阵,大呼冲击,所向披靡,获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后斩之,携其首复入棱军奋击,杀数十人。(《旧唐书·杜伏威传》)

经此一战,隋军大败,几乎溃不成军,主将陈棱仅以身免,只身逃回江都。至此,杜伏威取得了与隋军作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声威大震。大破隋将陈棱所部后,杜伏威决定趁热打铁,一鼓作气。

故而,杜伏威乘胜出兵,攻破高邮,占据历阳,自称总管。打下高邮、历阳两地后,杜伏威分派诸将,四面出击,一路攻城略地,所至辄下。此时,看到杜伏威日益坐大,江淮地区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纷纷归附于杜伏威。所以,杜伏威的实力,再一次得到了井喷式的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在杜伏威极力扩充实力的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内部管理。比如,杜伏威在军中选拔了五千人的敢死之士,号为“上募”。这支五千人的“上募”,是杜伏威手中的王牌部队。杜伏威给予了这支“上募”极高的待遇,与他们同甘共苦。

每次,一旦遇到难打的硬仗、恶仗,杜伏威都会将“上募”派上去。战后,检阅部队,凡是发现后背受伤的,不用说,肯定是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一律斩杀。并且,杜伏威其人轻财好义。作战当中,只要缴获而来的财物,杜伏威分文不取,全部赏赐给麾下将士。因此,江淮起义军上上下下,都对杜伏威绝对服从,打起仗来异常英勇,所向无敌。

后来,义宁二年(618年),江都兵变,宇文化及弑杀了隋炀帝,拥立秦王杨浩为帝,独揽大权。掌权之后的宇文化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掩盖弑君行径,准备从江都以外争取外援。所以,宇文化及选定了日益坐大的杜伏威。于是,宇文化及主动向杜伏威伸出友谊之手,以隋朝皇室的名义,授予杜伏威历阳太守一职。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面对宇文化及抛出的橄榄枝,杜伏威根本不领情,直接拒绝了这个任命。那么,杜伏威为什么要当众驳宇文化及的面子呢?为什么宁可与宇文化及撕破脸,也不肯接受他所谓的“好意”呢?原因有二。

第一,杜伏威压根瞧不起宇文化及。

在杜伏威眼中,宇文化及就是一个庸碌无能,色厉内荏的纨绔子弟,要不是因为他是宇文述的长子,骁果叛军怎么会推举他为首领呢?杜伏威一世英雄,像宇文化及这样一个废物点心,有什么资格向自己发号施令。

第二,杜伏威认为,宇文化及不会长久。

前文说过,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顿时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四方割据势力的群起攻之。无疑,在天下群雄眼中,宇文化及俨然已是叛党,人人得而诛之。此时,谁要是和宇文化及站在一起,那就是往火坑里跳。

宇文化及任命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明显是要拉他下水,将杜伏威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杜伏威何等聪明,还看不出宇文化及的这点伎俩。因此,杜伏威不上这个当,果断拒绝了宇文化及的任命。

拒绝了宇文化及后,杜伏威转而与另外一股势力搭上线,谁呢?身在洛阳的越王杨侗。杜伏威认为,隋朝纵然大势已去,毕竟根基尚存。自己若要在乱世打下一片天地,就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旗号。倘若能够奉隋正朔,借助隋朝的影响力,或许可以趁机发展势力,伺机一步步壮大。

很快,杜伏威主动上表洛阳,向越王杨侗称臣。当时,越王杨侗正在洛阳,与李密的瓦岗军苦战,迫切需要外援。见到杜伏威上表称臣,杨侗欣然接受,当即册封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楚王。

得到了洛阳方面的册封,杜伏威算是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便于日后在江淮地区的发展。不久,杜伏威移居丹阳。在此期间,他开始比照其它割据政权,初步建立国家雏形。比如,杜伏威开始选拔贤能,加强军备,轻徭薄赋,废除殉葬制度,对于手下作奸犯科、贪赃枉法之人,绝不姑息,无论轻重,一律杀之。

可以说,此时的杜伏威,已经是江淮地区响当当的头号霸主,实力日渐强大,大有吞并江淮,囊括南方之意。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在杜伏威崛起于江淮之时,另外两支割据势力,同时异军突起,最终与杜伏威形成了江淮地区的“三驾马车”。这两支武装力量的首领,分别是——李子通、沈法兴。

先来看沈法兴。

如果说,杜伏威是凭借实力,一步步发展壮大;那么,沈法兴则是依靠家族的影响力,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沈法兴的沈氏家族,是江南地区远近闻名的世家大族,根据《旧唐书·沈法兴传》的记载,沈氏家族“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强盛的宗族,就是沈法兴手中雄厚的资本。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其父沈恪,历任南陈特进、广州刺史等要职。至于沈法兴,在隋朝大业后期,被任命为吴兴郡守。他在担任吴兴郡守期间,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造反,一路攻城略地,与隋朝作对。于是,隋炀帝命沈法兴与太仆丞元祐二人,共同领兵,镇压楼世干的起义军。

可是,不久之后,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弑。沈法兴此时觉得,机会来了,凭借沈氏家族在江南的影响力,如果可以趁势起兵,完全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打定主意后,沈法兴私下联合元祐麾下部将孙士汉、陈果仁,发动政变,扣押了元祐,号令部众。而后,沈法兴以讨伐宇文化及叛党为名,宣布起兵,从东阳出兵,一边行军,一边收拢军队,挺进江都。直到行至乌程的时候,沈法兴的帐下,总共收拢了六万精兵,拥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

然后,沈法兴开始大规模地用兵,相继攻下余杭、毗陵、丹阳等地,占据江表(长江以南)十郡,自称江南道总管,承制设立百官。与此同时,和杜伏威的选择一样,沈法兴也在试图与洛阳取得联系。

没过多长时间,武德元年(618年)八月,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在王世充的扶植下,正式即位,是为“皇泰主”。随后,沈法兴向洛阳的皇泰主上表,主动称臣。在给皇泰主的奏表中,沈法兴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其实,这是变相地要让皇泰主承认自己这些头衔,皇泰主自然也是无可奈何。

得到皇泰主的默许后,沈法兴“承制置百官”,分封僚佐。譬如,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再到后来,沈法兴觉得自己羽翼已丰,没有必要再依附于任何一方势力,打算自立门户单干。因此,武德二年(619年)八月,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元延康,定都毗陵,改易隋廷官制,效仿南陈旧例。这个时候,沈法兴算是正式建立政权。与此同时,他的所作所为,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自从沈法兴攻克毗陵后,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认为江淮以南传檄可定。所以,从这时起,沈法兴性情大变,开始变得残忍无情,热衷于严刑峻法,麾下将士稍有过错,就立刻斩首。这样一来,众将士离心离德,逐渐对沈法兴产生了怨恨之意,间接导致了其日后的灭亡: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已南指捴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旧唐书·沈法兴传》)

与杜伏威、沈法兴同时崛起于江淮的,还有一位割据龙头。这个人也是一位左右江淮局势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李子通。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人。年轻时,李子通家境贫寒,以渔猎为生,为人乐善好施,天生的热心肠。但凡家里还有一点余财,李子通都会拿出来,救济乡亲。因此,李子通在乡里之间,口碑相当不错。但是有一点,李子通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这也导致了其人性格中的两极分化:

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睚眦之怨必报。(《旧唐书·李子通传》)

大业末年,山东一带义军蜂起。当时,长白山地区,有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名叫左才相,自称博山公,占山为王。故而,李子通前来投奔左才相,很快得到了他的赏识。然而,树大招风。由于李子通个人能力过于出众,风头盖过了顶头上司左才相,自然遭到了左才相的猜忌,开始处处排挤李子通。

没有办法,李子通只能带领自己的部众,离开了左才相,渡过淮河,与杜伏威会合,转投杜伏威麾下。虽然,李子通暂时在杜伏威手下讨生活。但是,此人野心勃勃,不甘心永远仰人鼻息。时间一长,李子通便生出了反叛之心,甚至还想趁机兼并杜伏威的地盘与部众,据为己有。

大业十一年(615年)十月,李子通密谋刺杀杜伏威,派兵袭击杜伏威驻地。杜伏威猝不及防,混战当中,杜伏威受伤坠马,命悬一线。关键时刻,杜伏威麾下大将王雄诞,背起杜伏威,逃到一处芦苇荡中,收拢残兵,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就在此时,隋将来整(名将来护儿第六子)率领官军,突然掩杀而来,猛攻杜伏威部。结果,杜伏威遭遇重创,所部大败。最后,幸亏王雄诞亲率十余名卫士,舍身相护,与隋军拼死力战,才保护着杜伏威突出重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诗酒浮生随想录

诗酒寄浮生

最强系统仙帝

雨后余声

明撩!暗诱!偏执大佬每天求亲亲

宁清许

LOL:老东西,爆金币吧!

打上月球

虐文女主进入逃生游戏后

小酒不秃头

群星:星海霸主

一夕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