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七章 高义,举汉,反听,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景颔首道“此事不怪足下,事发突然,仲玉反应不及,也是常情。我已派出精骑追之,断不能放其入蜀,以为后患。”
见刘景没有怪罪于他,刘琮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
刘景随后看向蒯良、庞季,道“二君沔南之翘楚,荆州之股肱也,我少时游学襄阳,便常闻二君高名,今荆州初定,百废待兴,望二君鼎力相助。”
二人相视一眼,蒯良躬身道“微末之才,不敢当将军如此盛赞。我二人深受先使君厚恩,已决定为先使君持丧三年。”
刘景听得一愣,一时无言。
汉朝初立时,服丧较短,如文帝时曾下令“既葬之后,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凡葬后三十六日除服。”
不过随着儒家兴起,三年丧制渐渐兴起,但尚未普及,及王莽当国,开始盛倡三年丧制。
世祖光武恢复汉室后,尽管常绝告宁之典,奈何大势所趋,难以扭转,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连天子、皇后都服三年之丧。
并且,服丧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亲属,有弟子为老师服丧者、有孝廉为举主服丧者,有吏民为长吏服丧者,这样的风气甚至都波及到了胡人,羌胡为中国长吏服丧,并非什么罕见之事。
蒯良、庞季作为刘表的心腹重臣,欲为主君守孝三年,也算合情合理。不过二人这么做,也从侧面反应了不愿为刘景效力。
刘景对此并没有太过意外,当年临湘城破之际,桓阶选择自匿,不肯屈事北方,族兄刘蟠若未病故,必然也和桓阶一样。
对于失去两位人才,刘景心里深感遗憾,但木已成舟,也只能叹一句“二君高义。”
说话间,大批甲士涌入别府,刘景随后挽着刘琮的手进门,一边打量四周,一边问刘琮道“仲玉,使君乃是荆州之主,其灵柩当陈列于州部之内,仲玉为何擅自将使君灵柩移至此地?”
刘琮自然不敢当着刘景的面说是为避他,老老实实认错道“此事是琮考虑不周。”
刘景点点头,没再抓着不放,说到底此事全因他而起,而他之所以明知故问,则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若对此不闻不问,岂不等于默许了此事?
一路来到灵堂前,刘景率麾下文武,入堂中祭拜刘表。
如果想收买人心,此时最好挤出几滴眼泪,然而刘景性格坚毅,此世只有在得知族兄刘蟠病逝时,才流了一次泪,要他惺惺作态哭泣,他做不到。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