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东宫祭灵,大明官途,高月,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维正在进京后的第二天便来到了东宫,也就是朱标下葬后的第四天,太子灵堂设在东宫偏殿,在灵堂门口,有专人给李维正换了一身白色的孝服,李维正慢慢走进灵堂,灵堂肃穆,两旁挂有巨大的白色幔布,在正面的桌案上摆放着太子朱标的灵牌,旁边则有一个老僧轻轻地敲着木鱼。

李维正来得早,灵堂里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他慢慢走到太子的灵牌前,默默地注视着朱标的名字,这是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大明前太子,从他们两年前的一次偶然相遇,使他能最后走进了大明官场,可是他人已经去了,才三十八岁便英年早逝,他的远方抱负、他治国之念,都随着他的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了,他在历史上没有能够留下浓重的一笔,数百年后不再会有人记住他,而记住他的人都是受过他的恩惠,实实在在活在世间,犹如眼前的李维正,朱标在太和殿吐血救他的情景仿佛还在李维正眼前闪动,仿佛只是昨天的事,可是他已经去了。

李维正跪下,泪水禁不住从他眼中涌了出来,他没有擦拭,任凭泪水从他脸庞流下,他给朱标磕了三个头,巨大的悲伤再一次涌上他心头,他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人已经去了,你就节哀顺变吧!”他身后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

李维正给太子上了香,这才拭去眼泪,转过身来,只见从旁边的帘幔走出一名同样穿着孝服的男子,他正是朱标的同窗挚友方孝孺,方孝孺从朱标去世那天起,便天天来东宫替他守灵,他比李维正早到了一会儿,就一直在幔布后注视着他,李维正发自内心的悲伤和哭泣使方孝孺也跟着伤感起来,他走到李维正旁边,取过三支香,点燃了,向朱标的灵牌躬身行了三个礼,便把香插进了铜炉中。

他叹口气回头对李维正道:“李大人是什么时候进京的?”

李维正已经从巨大的悲伤中渐渐平静下来,他连忙拱拱手道:“我是昨天刚到京城,没有能最后送太子一程,我心中十分遗憾。”

“你有这份心就行了。”方孝孺指了指旁边的静室道:“那里面陈列着太子的一些遗物,你不妨去瞻仰一下。”

李维正点了点头,便向旁边的静室走去,朱标平时所用的大部分物品都随他安葬了,这里只留下了极少的十几件,留给后人追思,有他用的笔、他的一些衣物,还有他平时喜欢的几本书,李维正在一件白色的长袍前站住了,他还记得第一次在定远县见到朱标时,他穿的就是这件白袍。

“太子虽然地位尊贵,但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像这样上好绸缎的袍子他一共只有三件,但耗费得最多的却是纸笔,太子从五岁起便书不离手,笔耕不断,光《论语》一书他就抄写了不下千遍,学问极好,若他也能参加科举,他不是状元也是榜眼。”

方孝孺在李维正身后一声长叹,“可惜啊!他去了,我大明就少了一个真正的儒君。”

李维正沉思一下,便对他道:“去年九月我最后一次见到太子时,他给了我一封信,信中要求我扶助小王爷,也就是说,太子殿下是希望小王爷能继承父志入主东宫,不知道方先生怎么看这件事?”

李维正知道,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一直就是朱允炆之师,对他影响极大,可说朱允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三人塑造出来的一个作品,朱允炆能否入主东宫,也和他们三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方孝孺听李维正说到正题,他向两边看了一眼,见左右无人,便上前关上门,这才低声道:“这件事我们正想请你来参与商议,今天不巧,小王爷陪母亲去鸡鸣寺烧香还愿去了,不过我可以先和你沟通一下。”

方孝孺之所以肯和李维正商议,是因为十天前皇上来东宫给太子守灵时提到他,说他已经决定让李维正复出,在五军府任职,他并暗示朱允炆有什么事可以多和李维正商议,事后,方孝孺等人商议,皆认为皇上让李维正复出的原因就是为了朱允炆,为了使朱允炆上位,他们三人殚精竭虑,充分利用故太子留下的一切人脉,尽管他们都不喜欢李维正,并希望朱允炆能远离这种人,但他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实是大多数朝臣都不赞成皇上避子立孙,这种反对声也影响了皇上,很明显,在立新太子一事上,皇上始终犹豫不决,朱允炆只能说有微弱的希望,而在各方势力中,朱允炆的势力和实力都是最弱的,他常年呆在深宫中,不能像各个亲王那样有所建树,因此,在一番争论之后,方孝孺等人终于决定,应该拉拢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其中就包括李维正,李维正和锦衣卫有关系,至少能够帮他们打探一点消息,这才有了昨天常升去拜访李维正之事。

方孝孺本人对李维正一直有成见,但为了实现太子的遗愿,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他个人的感情和荣辱都不重要了,他请李维正坐下,便对他道:“前年在濠塘山和后来的客栈,我知道你是有几分头脑,能处理危机,现在东宫之位已经空出来了,皇上也不像去年那样严禁谈论立新太子一事,各个王爷都跳了出来,暗中较劲,互相攻讦,晋王更是公开上书,指责秦王在藩国时的种种失德之举,其用意很明显,若秦王不立,他就为长,前几天皇上在廷会上也表示,新太子应以德行为主,长幼为辅,这个意思就很清楚了,皇上不一定按长幼排序,甚至连宁王这样的最幼藩王也有成为储君的可能,这样一来,小王爷的机会就更加黯淡了,他只有嫡长孙这个唯一优势,形势对我们很不利,不知李大人对眼下的困局可有破解之策?”

在李维正的记忆中,太子去世后,朱元璋也不是立刻就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是在半年之后,也就是说朱元璋对立朱允炆也是反复考虑过的结果,在这半年里,局势不可能平静如水,各个王爷对东宫的争夺一定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此,朱允炆能否入主东宫也是在走钢丝绳,他只要稍不留神,历史就会改写,尤其是他这个后世人的到来,会不会成为天平上的一颗小小砝码呢?

李维正沉思片刻,便道:“知己知彼才是用兵的上策,小王爷要想最后胜出,不仅要了解对手的一举一动,更重要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尤其是弱点,往往就会被对手抓住,或许一件小小的事情就会使他与东宫失之交臂,方先生可赞成我的说法?”

方孝孺点了点头,李维正的这个思路他是赞成的,他一直认为太子要以德行为主,绝不能在德行上失分,至于知彼,可以交给李维正去做,关键是要知己,就象李维正所说,不能被对手抓住把柄。

他笑了笑道:“小王爷恭谦温良、谨慎小心,人人都赞誉有加,要想抓住他的不当之处,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不!他有一件事做得非常不妥,你们应该知道。”李维正淡淡地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乘舟摘月

红色的独角怪

紫月啸天

紫月天堂

武斗天冥

醉悔红尘

恨长歌

沐清渔

天路尽途

最后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