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179章:苏良返京,赵祯欲打造士大夫官员标杆!,我在大宋做台谏官,上官不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祯坐于上方。</P>
已安排好了范仲淹、狄青、曹护、刘大志等人的赏赐。</P>
陈执中、夏竦、吴育、张方平、文彦博、王尧臣六人围绕苏良的封赏,再次争吵了起来。</P>
众人都认为苏良理应升迁,但升迁的官位却大有分歧。</P>
陈执中、夏竦建议将苏良外放,可在地方上担任转运使、按察使、观察使之类的官员,磨练一番。</P>
吴育、张方平、文彦博则建议苏良取代高若讷,担任御史台侍御史兼知杂事。</P>
至于王尧臣,则想让苏良去三司担任盐铁副使。</P>
依照常规——</P>
监察御史升迁,主要有两种可能。</P>
其一,再升一级,任侍御史兼知杂事。</P>
侍御史兼知杂事乃是御史台台长的副手,当下由高若讷担任。苏良当下之功,完全可以将其挤走。</P>
其二,去地方上担任转运使、按察使、观察使之类的官员。</P>
这些职位,其实都属于外任御史。</P>
除主管一些事务外,更重要的任务便是监察当地官员。</P>
像转运使,主管当地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乃是手握大权的美差。</P>
……</P>
王尧臣的建议直接被赵祯忽略。</P>
这位三司使明显打得是让苏良为三司挣钱的主意,赵祯不觉得这是苏良所长。</P>
另外两方,表达的意思也很明显。</P>
留京或外放。</P>
喜苏良者欲让其留京。</P>
恶或惧苏良者则想让其离京外放。</P>
赵祯听了众人的意见后,想了想后,说道“苏景明还是留在朕的跟前好,他在朝堂发挥出的作用远远大于地方。”</P>
“中书拟诏,擢升苏景明为侍御史兼知杂事,其他赏赐依照职衔两倍给。至于高若讷,今年以来多次染病,给他一个馆阁之职养老吧!”</P>
“臣遵命!”陈执中代表中书拱手。</P>
陈执中当下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P>
赵祯又道“苏景明将会在六月二十九日午时左右抵达汴京城。到时,朝堂百官在宣德门前站迎,另外告知城内百姓,让他们自发地夹道欢迎,开封府维持好秩序,莫引起推搡踩踏!”</P>
曹护隶属汴京士兵,将苏良的行踪明细全都汇报给了赵祯。</P>
所以,赵祯比苏良都清楚苏良的返城时间。</P>
“啊?”</P>
此话一出,相公们都有些傻眼。</P>
令朝堂百官在宣德门前站迎!令全城百姓夹道欢迎!</P>
莫说当朝。</P>
整个大宋都没有官员享受过此等待遇。</P>
陈执中率先站了出来。</P>
“官家,这……这有些不合礼制吧!苏景明虽然扬我朝国威,但毕竟没有拓边半分,宽夫平定贝州之乱时,也没有享受过此等待遇啊!”</P>
紧接着,夏竦也站了出来。</P>
“官家,苏景明尚不足三旬,朝廷如此宠溺他,对他未来的仕途没有任何好处,升职赏赐已足矣,怎还令百官与全城百姓相迎?实属不妥!”</P>
吴育、张方平、文彦博、王尧臣四人都没有说话。</P>
他们觉得苏良担得起此等待遇,但若不如此高调亦然没问题。</P>
他们在等待赵祯的解释。</P>
赵祯缓缓站起身来。</P>
“你们以为朕令百官与全城百姓相迎,是为了奖赏苏景明?是让天下人知晓朕对苏景明的恩宠?”</P>
“不!”赵祯摇了摇头。</P>
“朕欲在汴京城内闹出此等动静,是要让我大宋所有的年轻人,所有的士大夫官员都看一看,什么才是我大宋官员应有的模样,什么是我大宋人的骨气,什么是国威不可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