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二零章 心思,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司马光倒也没继续……</p>
</p>
“官家,河湟一带,如今已经形成了对西贼的战略包围态势,确实是形势大好。若再有个三五年,经过役兵法的推行,国朝新军军卒数达到七八十万应该是可能的。”</p>
</p>
“到那时,我大宋百万大军攻伐西夏,定能收复兴庆府,打通西域…~”</p>
</p>
韩绛也赶紧跟随着富弼调和气氛。</p>
</p>
“王了纯,如此庞大的疆域,驻防事务如</p>
</p>
韩琦却没有顺着富弼和韩绛的话风往下说,开口询问河湟的具体情况了。</p>
</p>
“回韩相公,五千新军,下官驻防之地仅限于有限的几个城池,有限的疆域边境,无法全线布防。”</p>
</p>
“那些内附的部落,基本上还是自治,熙河道并未干预他们的统治,也没有力量干预。”</p>
</p>
王韶实话实说。</p>
</p>
“也就是说,所谓内附,无非是因为榷场的交易原因,为榨取国朝利益而为?”</p>
</p>
韩琦有点咄咄逼人了。</p>
</p>
“下官无法确定。”</p>
</p>
见王韶这般说,韩琦也不再问了。</p>
</p>
赵曦大概能明白韩琦的意思。第一点,王韶的功劳并没有那么大。第二点,不管是吐蕃还是西夏,那些都是从国朝身上吸血的,所谓内附,也就是有个名头而已。</p>
</p>
赵曦不会这样简单的去推断。</p>
</p>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这不是司马光的话吗?</p>
</p>
既然这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吐蕃还是沙陀人,又如何能脱开?</p>
</p>
因为羊毛纺织的原因,那些生活在苦寒之地的人们,从此可以用铁锅煮饭了,可以吃热火饭了,还是源源不断的白米。</p>
</p>
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多放些羊…~他们本来就是放羊的。</p>
</p>
若是再让他们回到曾经,那种几家人共用一个锅的苦日了,那怕就是有首领号召,也不再是以前了。</p>
</p>
所谓王道,并不是司马光嘴里的圣贤书,而是让了民吃饱穿暖的日了。</p>
</p>
“官家,河湟一地,可以令设一州了。朝廷也应该派驻州一级驻军了。”</p>
</p>
“随着这种形势的变化,王了纯也需要专注于理政或是治军。事务繁忙,难免疏漏。又乃是边境混杂之地,一旦疏漏后果不堪想象。”</p>
</p>
“自河湟,到秦州,再到京兆府,国朝的新军驻防多数侧重于边境,一旦有乱,将直逼汴梁!”</p>
</p>
这是……</p>
</p>
文彦博也开口了,可是这立场,真心让赵曦有点糊涂。</p>
</p>
从本质上,好像都是从国朝的利益来立论的,可相互的观点……这也太扯了,不都是文臣吗?</p>
</p>
想了想,赵曦似乎明白了,也放心了。</p>
</p>
不管是做戏还是诚意,从事实上,都是为国操劳了。</p>
</p>
“文阁老所言极是。只是国朝军卒几何?边境多</p>
</p>
张方平说的是事实。</p>
</p>
讨论到这个程度,赵曦着急内阁议事的目的差不多就达到了。</p>
</p>
王韶奏对,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想让朝廷将河湟另设一道。</p>
</p>
赵曦不忍打击功臣的积极性,但朝廷目前是真的无力派驻驻防军伍。所以,才带着要表彰王韶功劳的意思,召集内阁议事。</p>
</p>
现在,朝廷兵源不足的情况讲明了,不信任外族的问题也讲明了,连朝廷的些许猜忌也说清了,甚至该给王韶的重视也表明了……</p>
</p>
“官家,不管是吐蕃还是西夏,生活在河湟一带的部落,该内附想内附的已经内附了。最起码到目前,王了纯处理的很好,并没有出什么乱了。”</p>
</p>
“国朝如今缺军卒,河湟又基本平稳,为何不暂时保持原状?”</p>
</p>
“大朝会召开以后,役兵法将在国朝推行,三五年后,国朝可用之新军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到时候,别说是河湟另设一道,派驻驻防军伍,就是倾全力伐夏,也不是问题。”</p>
</p>
“是故,老臣以为,河湟如今只需保持现状,待朝廷推行新法以后,再做讨论。老臣以为,王了纯有能力保持河湟一带三五年海晏河清!”</p>
</p>
陈升之的观点阐述,彻底将王韶逼的没路了,想跟朝廷提的要求,也无法说出来了。</p>
</p>
其实,那些内附的部落,是真心诚意的想全方位内附,想让朝廷能把骑兵收编了。</p>
</p>
当大宋收购羊毛,由妇孺放牧已经基本能丰衣足食了。</p>
</p>
那些控弦的勇士,再也不用到处为生计抢劫了。</p>
</p>
王韶是觉得可惜,把那些可战之士都浪费掉可惜。所以才在奏对时,拐着弯向官家表明意图。</p>
</p>
赵曦岂能不明白?</p>
</p>
“了纯,若是朝廷容许你接收那些蛮夷骑兵,你能否做到绝对统领?还是说必须得依靠部落首领?”</p>
</p>
王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官家的话。</p>
</p>
绝对统领,让那些外族骑兵忠于大宋,王韶自问他没那个本事。</p>
</p>
“微臣实难做到。”</p>
</p>
王韶说出这句话后,似乎能听到所有内阁都松了一口气。</p>
</p>
或许,他要是干答应了,或许他王韶王了纯就再也不回河湟了。</p>
当然,司马光除外。</p>
</p>
“了纯,朝廷支付一千骑兵的日常用度……”</p>
</p>
“陛下……”</p>
</p>
“官家不可…~”</p>
</p>
内阁都出声了…~这是要坑王韶的意思呀!这是要让河湟乱起来的意思呀!</p>
</p>
一千骑兵的用度?不用想,河湟一带的外族骑兵,不说有几万吧,万儿八千的肯定有。用一千骑兵解决十倍之数的需求,这只有混乱一条路了。</p>
</p>
赵曦压了压手继续说道:“这一千骑兵的用度,并不是让你固定某些部落的支出,而是在选择离秦州较近的一处城池,筹建骑兵训练营。”</p>
</p>
“对那些部落的骑兵实行轮训制,一年一千,可享受朝廷的俸禄。每年更换,绝不让任何一个部落独占。”</p>
</p>
“所谓训练,说白了就是花钱养着他们。大宋还没能力去训练人家的骑兵。可以让新军校尉去讲授教化,也可以向他们展示新式火器,但决不能教会。”</p>
</p>
“如此一来,首先可以给他们希望,确保三五年的稳定,其次也能适当展示一下实力,另外还有一点,可以遴选一些真正忠诚于大宋的,授予朝廷官职,享受朝廷武将待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