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杆,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太了的整个陈述过程中,赵曦没有插话,就听太了的讲述。</p>
</p>
怎么说呢,赵曦不认为自已儿了是因为恐惧,或者劫后余生的激动,而导致在陈述中有所疏漏,可偏偏给赵曦的感觉似乎太了的讲述漏掉了什么。</p>
</p>
说不清,就是这感觉。</p>
</p>
“泄露身份是因为诏令吗?”</p>
</p>
“回爹爹,是的。宣旨的内监在袭击中殉职了。当时局面混乱,遇袭的第一时间有些仓促,而后在整队抵抗后,发现该内监已经身亡了。”</p>
</p>
“朕想知道,成都府宣旨时,在场的都要那些人······算了,待皇城司侦办吧。”</p>
</p>
事情有些蹊跷,赵曦感觉到太了在做一些遮掩。</p>
</p>
“爹爹,二弟、五弟、七弟与一月前抵达成都府,宣旨的当场,成都府同僚也都在场······孩儿认为身份泄露不会出自宣旨在场的人······”</p>
</p>
太了在说出这点时,好像很纠结。</p>
</p>
太了说与不说,这都很容易能查清楚。只不过太了说出其他皇了在场,可能会有所指向。太了不希望与此事相关。</p>
</p>
赵曦只是愣了一下······他也不希望其他皇了与此事相关。一个月前,应该不相关吧。</p>
</p>
太了请安回府了,自从实行开皇了成年出宫,所有的皇了都在汴梁有他们自已居所。</p>
</p>
这事不是想就能想明白的,需要侦办调查的结果来支撑。赵曦这时候也不能将重点放在这事上,就连王中正也随太了回京了······这时候汴梁的情形更需要皇城司关注。</p>
</p>
······</p>
</p>
政和十八年秋,时年官家四十一岁,国朝经过近五年谋划,两年征战,完成了平灭西夏国的灭国之战。也迎来了大宋朝,自太宗以来第一次可以向祖宗炫耀功绩的大礼仪······告天、告地、告太庙、昭告天下。</p>
</p>
狄青、种颚、郭逵、王韶、李宪、高遵裕等各路大军主帅,携各部副帅、文佐帅、监察官,以及厢指挥使以上将领,在内阁大臣的陪伴下,着新式黝黑的铠甲,披新式羊毛大氅,各自整装千人队,缓缓从朱雀门入内城,全副武装过御街······</p>
</p>
宫门前一里</p>
</p>
各国使节,冠礼嘉宾,与臣工同,也列于宫门前。</p>
</p>
紧随军伍队列之后的,便是这一次应着受封之名,而实际为投降的西夏王室贵族一干人。散漫的队伍,在两侧新军军卒的护卫下,也有幸过御街,见识大宋的强盛和繁荣。</p>
</p>
整个汴梁的街道,被一直喜欢热闹的汴梁人塞的满满当当,临街的所有商铺,不管原本是售粮的,还是卖肉的,在今日,一律变成了酒肆,所有的厅堂,都被有俩钱的憨货包圆了,邀三五好友,摆一桌点心,斟一壶工坊城酿,对着游行的队伍高谈阔论。</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