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申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87 舌尖上的中国,文娱业的幕后大佬,庄申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月日,春节前的最后一周,沈亦泽约见了陆桥传媒的影视总监谢丽君。
临近春节,按理说不该再谈新的业务,但他想在安安回来之前把一切安排妥当,这样她就什么都不必操心,只管安心拍摄就是。
谢丽君也有些意外,她记得沈亦泽很久以前就说过有合作的意向,但她没想到是在这个时间点,而且对方是以乐享科技eo的身份。
陆桥传媒是一家专业制作纪录片的公司,通常都是跟央视和各大省台进行合作,接到新媒体平台的项目,这还是第一次。
换作腾飞视频或者优视,她还不会这么感兴趣,沈亦泽不同,他的创作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度有目共睹,影视综音,几乎干什么火什么。
想要制作出一部爆火的纪录片,其难度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影视剧,可如果提供创意的人是他,说不定……
双方寒暄之后落座,陆桥传媒显然对这次见面非常重视,除了谢丽君,主管内容、财务和销售的总监都来了。
要谈的事主要有两件,一个是版权合作,沈亦泽希望获得陆桥传媒的影视授版权权,为乐享tv引进一批高质量的纪录片,进一步扩展会员频道的内容。
在国内,纪录片是很小众的类型,一来受众少,二来无法内植广告,电视台因为每年都有任务指标,亏钱也得引进,除此之外,就鲜有问津者了。
乐享科技愿意出资购入版权,这无疑是件好事,而且多一个播出平台,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公司的作品,进而间接提升纪录片的影响力。
沈亦泽也不是在做慈善,趁现在以低价买下版权,等以后安丫头拍出几部大火的纪录片,自然会吸引到很多潜在的受众。
另一件事就是新项目了。
沈亦泽切入正题“我们打算投资一部纪录片,希望可以和陆桥传媒合作,要求的话,首先拍摄主题由我们给定,其次——谢总监,我问个题外话,你觉得杨九安在工作中的表现怎么样?”
谢丽君愣了下,她能大致猜到他问这话的用意,坦诚说“杨九安毕业之后,我带她拍过一部纪录片,不夸张地说,她是我见过基本功最扎实,对待工作最热情、最用心也最具艺术直觉的年轻人。
我个人的看法,以她的天分和上进心,只要给她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她迟早会成为国内最顶尖的纪录片导演之一。”
沈亦泽不动声色地“嗯”一声,心里满是骄傲,安安被夸远比他自己被夸更令他高兴。
他径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这次的项目,我有一点小小的私心,我希望可以由谢总监和杨九安共同担任总导演。安安的资历可能欠缺了点,但我相信她的能力,而且有谢总监亲自带她,她一定很快就能适应。”
之所以选择谢丽君,不仅因为她对安安的欣赏,更因为在陆桥传媒的一线纪录片导演中,只有她是女性,女老师带女学生会方便一点……好吧,其实是他心里会舒服一点。
谢丽君却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可以先让我看看这个项目的主题和框架吗?”
沈亦泽的要求她能够理解,换作是她,同等条件下,她也会优先考虑亲近的人,更何况,杨九安的确很值得栽培,用外人的资金和资源培养有潜力的新导演,她当然乐意至极。
但前提是,这得是个好点子,点子不行,不仅浪费资金和资源,更会败坏她和杨九安的口碑,弄巧成拙。
随沈亦泽同来的乐享科技的员工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陆桥传媒的众人。
谢丽君翻开一看,只见标题六个加粗大字“舌尖上的中国”。
她心思一动,翕动嘴唇,咂摸几遍,暗暗赞叹“名字不错!”
接着往下看,下面是节目的大框架
“民以食为天,所谓‘食色性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因此也就使这个题材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但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加多少克油盐酱醋,再加什么食材不应是纪录片所聚焦的重点,美食只是一个媒介,我们应该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
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本质上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品味、去生活,食物应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也最具有自然韵味。
从文化角度探讨,美食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从人文角度出发,美食更是乡愁的象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所谓最香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美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食物勾起的不应只是对美味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
从哲学角度思考,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都可以在一盘小小的菜肴中得到体现。
哪怕是同样的食物,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味道和意涵。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食物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连接起一段段温柔的岁月。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一个切面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谢丽君越看越是惊讶。
纪录美食的作品陆桥传媒也拍过,但在以往的影像素材里,拍摄方式更多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为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追求的是溢出屏幕的“色香味”和“引人垂涎”的视觉效果。
可沈亦泽的这份大框架却跳出了一般美食纪录片只见食物不见人的窠臼,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用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串起民族饮食文化积淀的整个根脉体系,相比于美食本身,美食背后的故事,才是重点所在。
光是看文字,谢丽君的脑海便已闪过无数场景,从获取食材,到料理烹饪,再到共享美食……而在这无数场景的背后,既有文化的连接,也有人文的情怀,更有哲学的思考。
沈亦泽将谢丽君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的把握顿时由七成涨到十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