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申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93 专访,文娱业的幕后大佬,庄申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四月初,公司举办了两周年的周年庆。
去年盈利颇丰,身为老板的沈亦泽相当慷慨,不仅花费上千万购置奖品,还发下高额的经费令各部门自行组织团建。
员工开开心心团建去了,沈亦泽则率领团队飞往燕北。
自从《人民的名义》爆火之后,公司和央视的合作就越发多了起来,沈亦泽此次燕北之行,除了接受央视新闻频道《对谈》栏目的专访,顺便也跟央视多个频道的总监谈一谈今年合作的项目。
央视一套、三套、六套和八套向金点总共邀约了八个项目,其中综艺《我要上春晚》、《朗读者》和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创意出自沈亦泽之手,其余项目都由公司各部门原创。
有过多次合作的基础,双方谈得十分顺利。
录制在总台的演播室进行,由新闻频道著名记者、主持人彭静对沈亦泽进行人物专访。
《对谈》栏目是原央视新闻评论部年月配合一套改版推出的一档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分钟左右,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
节目一向秉持新闻性、真实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能进入《对谈》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都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他们中有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真实人物,有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也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
换句话说,受邀参与节目录制,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认可。央视的节目政审一向严格,尤其是这种严肃节目,但凡有点花边或者污点都不能上,嘉宾的形象和事迹必须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对于国人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榜样作用。
专访会涉及到的问题节目组私下向沈亦泽透露过,主要包括这次格莱美之行、个人影响力的提升和创业这三个部分,来之前他就做好了准备,进了演播室,跟节目组碰面。
彭静戴一副黑框眼镜,一头相当干练的超短发,气场十足。
简单聊过之后开始正式录制。
彭静问他“你创作的歌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一次还顺利拿到了格莱美奖,在颁奖的现场,当主持人宣布结果时,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沈亦泽坦诚道“虽然奖不是颁给我的,我也没有上台领奖,但身处现场,还是有点激动,与有荣焉嘛!”
彭静追问“只是有点激动吗?”
“对。”沈亦泽点点头,“因为是意料之中的事,以这首歌的成绩和江怡宁全年的表现,这个奖非她莫属,否则就是评审机制出了问题。”
彭静问“获奖之后,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与此相关的讨论,许多人把你称为‘华人之光’,我们也观察到,你微博的关注数在短短几天内涨了一千多万,一夜爆火会给你带来什么困扰吗?”
沈亦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不算一夜爆火吧,我一直都挺火的。”
主持人和摄影老师都笑了起来。
沈亦泽敛起说笑的神色,正色道“在幕后工作者中,我算是知名度很高的了,在获奖之前就是如此。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因为你身处这个圈子,你要产出作品,一旦作品火了,自然会有人关注到创作者。”
彭静略带调侃地补充一句“尤其是你火了太多的作品,想不关注到你都难。”
沈亦泽哈哈一笑“我也扑过不少作品,只是大家有意识地选择忽略,不怎么提及而已。”
“那你觉得获得这么高的关注度,对一个幕后工作者来说,会是一种负担吗?”
“负担倒不至于,但肯定会有压力。我觉得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我们在这个行业立足,你有了影响力,你的作品自然会获得更高的市场预期,投资者对你的信心也更足。
对我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还是一个创业者,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跟我的公司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并不抗拒外界的关注。
但另一方面,身为创作者,你会有压力,会产生功利心、得失心,会为下一部作品担忧,有时甚至会走入为讨好粉丝而创作的歧路。这个就需要自己去调整心态了。”
沈亦泽的回答条缕清晰且十分诚恳,彭静心里暗赞,表面上仍不动声色地问“你刚刚提到创业,你创业至今也有两年了,这两年从无到有,一点点做到现在的规模,算是非常成功了,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吗?”
“首先,我不认为我已经成功了,事实上,我离我自己的目标还很远。其次,我不认为我是个优秀的创业者,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不是因为我商业上的天赋,只是因为我们公司的原创实力够强,我们能持续不断地产出爆款。
当然,我个人认为,做内容的公司,原创实力才是硬道理,靠商业运营出来的成绩,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烟火,转瞬即逝。”
身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彭静只引导嘉宾陈述观点、分享经验,至于嘉宾说得如何,她从不予置评,尽管她很赞同沈亦泽的言论。
她接着问“那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沈亦泽思考数秒,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回答“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华语乐坛已经崛起,足以跟世界掰掰手腕了。
其实不然。一个产业的发达程度不能只看头部那几个人,要看整体的状况,要看大环境。真实的情况是,华语乐坛的上限的确一年比一年高,但下限也在被不断刷低。
国内文娱产业的趋势正在朝粉丝经济过渡,我们并没有学习欧美乐坛的兼容并包,而是在向日韩的粉丝文化取经,而且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这很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粉圈的畸形发展和整个文娱产业的倒退。
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和体系,帮助更多有实力的创作者,让他们的作品同样能够被看到、被喜欢。
音乐不该只有一种风格,乐坛也不该只有一种声音,等什么时候我们的创作者可以不再为了生计而委曲求全、迎合主流的时候,那才是华语乐坛真正的崛起之日。”
彭静说“既然现在的趋势就是这样,你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呢?以你的能力,顺势而为应该轻松得多吧。”
“正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才不能这样做。”沈亦泽说,“我希望这个行业能够蒸蒸日上,而不是脱离正轨,走入歧路。”
“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吗?”
“做不做得到都必须做,人总得有点高于物质的追求,不然这一辈子不就白活了吗?靠我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但我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且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会越来越大,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具备跟大环境抗衡的力量……”
录制非常顺利,整个过程他都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并且回答都是积极向上且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后期几乎不用做什么调整。
燕北之行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回江南之后继续忙于工作。
《奔跑吧兄弟》在观众的叫好与同行的眼红中收官,最终的均集播放量定格于亿,毫无疑问又是一部现象级综艺,节目的火爆带动了周边产品的销售,全国掀起一股撕名牌热,甚至成为高校社团必备的素拓活动之一。
《奔兄》为公司带来的盈利超过十个亿,第一季还未结束,已有不少财大气粗的金主爸爸找上门来了,光是第二季的冠名费就炒到了近两亿。
沈亦泽让海外事业部联系韩国的三大电视台,询问他们是否有意引入这档节目。
原本打算反向输出一波,没想到韩国人还真有点骨气,放着钱不赚,非自己原创不可。
沈亦泽倒不很在意,海外版权算额外收入,有当然好,没有也不影响大局。
《达人秀》和《奇葩说》第二季的录制已经完成,将于月底上线。本季度将相继上线四档综艺,质量都不低,可看的内容变多,可以预计,付费会员数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下一季度的综艺正在筹备之中,除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还有新的s级项目《我是歌手》,以及由策划部原创的两档用于试水的节目。
对于策划部原创的节目,沈亦泽不奢求每档都火,一年出一档爆款他就很满意了,这样一来,哪怕几年之后,《好声音》和《奔兄》等节目的热度掉下来,他的创意用尽,公司也能靠原创接棒,持续不断地产出高质量的新内容。
在沈亦泽看来,《我是歌手》的价值甚至比《好声音》和《奔兄》更高,不仅因为《歌手》的收视率一骑绝尘,更因为这档节目的造星能力之强,堪称冠绝群综。
近一年来,公司很是网罗到了一些顶尖的实力派唱将,沈亦泽为他们量身定制过歌曲,奈何歌红人不红,经济效益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