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2章 笼络左良玉,大顺第一谋士,宝城,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叫他们进来吧!”
等四人进来叩头之后,崇祯命令他们起来,仔细向侯恂看
了一眼,只见他入狱之后,两鬓和胡须都斑白了许多,但精神还很健旺,对他说道:
“朕因为你以前有罪,所以把你下狱,以示薄惩目今国家多故,将你放出来,让你去湖广、河南、陕西三省总督,率领左良玉、杨文岳、汪乔年等人进河南剿匪,以补你以前的过失,成功之后,朕将不吝重赏。”
侯恂眼含热泪,跪下叩首,“严霜雨露,都是皇恩,臣到左良玉军中,誓必鼓励将士,督促他进军河南,剿灭闯贼,上慰君心,下安百姓,甘愿粉身碎骨,不负皇上知遇之恩。”
崇祯见侯恂诚恳的样子,十分满意,连连点头道:“很好,很好,你到左良玉那里,估量何时可以带兵入豫剿灭闯贼?”
侯恂不敢答应具体时间,只说:“等臣到了湖广,斟酌实情,条奏方略。”
崇祯心中急躁,搓着双手道:“如今已经快十月份了,闯贼攻克开封一个多月了。朕希望左良玉赶快进军,最好在过年之前就击败闯贼,让朕过一个安心的年。切勿逗留太久,让闯贼在河南站稳脚跟,以后就更难剿灭了!”
侯恂知道左良玉刚刚从河南撤军,士气定然不足,如果赶上天寒地冻的时候强行进军,只怕士气更加低落,所以年前很难出兵,但他怕皇上震怒,吞吞吐吐好一会儿才道:“左将军河南新败,需要整顿兵马才能再次出击,时间短了恐怕不行。”
崇祯急躁道:“那要等到什么时候,等闯营在河南站稳脚跟,大举进攻京师,你才来么?”
侯恂听皇帝口中有怒意,连忙叩首,道“属下不敢!”
崇祯沉默片刻,转而用温和的口气说:“你是知兵的大臣,朕知道你的能力,现在东虏围困锦州很久,朕的边军都派到山海关,还不知道能不能解得锦州之围。河南、湖广、陕西的形势都不好,河南尤甚,连失名城,亲藩殉国,卿有何善策,为朕解忧?”
侯恂叩头道:“微臣在狱中也常常为国深忧,虽然也有一些愚见,但不敢说出口。”
崇祯心中一动道:“假如对国家有利,你尽管开口,对朕直说。”
侯恂道:“目前内剿流贼
,外御强虏,两面用兵,实非国家之福。朝中文臣多逞空言高论,不务实效,致有今日内外交困的局面。如果下去,国家形势不堪设想,如今不是无策,而是众人爱惜令名,不敢对陛下直言。”
崇祯隐约猜测他说的意思,道:“你快说,到底是什么策略?”
侯恂道:“陛下是千古英主,请看在臣一腔愚忠的份上,不加罪于臣,臣方敢说出。”
“你现在已经出狱任事,便是朕的肱股大臣,倘有善策,朕当虚怀以听。倘若说错,朕也不怪你。”
侯恂又叩头,低声道:“以臣愚见,对东虏倘能暂时议和是上策。只要东事稍缓,就可以抽调边军,定能平定河南闯贼之乱。”
崇祯轻轻啊了一声,脸色稍变,仿佛这意见并不投合他的心意。其实,他早就想和满清议和,只是明朝清议十分厉害,各种文官、谏官为了博取正名,把议和视作大明朝的屈辱之事,大加鞭挞。即便是崇祯也不敢把议和的事情公开说出口,他只想暗暗的和满清议和,然后再抽调兵力平定中原乱军。
可现在侯恂直接说出来了,这让他不禁有些怀疑,是不是朝臣在试探他的口风。
崇祯哼了一声,“议和一向被本朝视作耻辱,北宋靖康之耻是前车之鉴,你还说议和!”
侯恂道:“十多年来,内外用兵,国家精疲力尽,苦苦支撑,几乎成了不治之症。目前欲同时安内攘外,纵有诸葛孔明之智,怕也无从措手。故以微臣之见,不如赶快从关外抽出手来,全力剿贼,等待中原安定,再向东虏大张挞伐不迟。”
崇祯越听越觉得这像是朝臣对他的试探,他看了一眼陈新甲,只见他微微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向侯恂透露崇祯暗中议和的事情。
崇祯忽然脸上露出恼怒神色,一拍御案,道:“侯恂,不可妄言,咱们大明朝与东虏是死敌,辽东是咱们世世代代的领土,谁丢失一座城池都要遗臭万年,朕宁可死了,也不做宋徽宗。况且现在东虏正在围困锦州,朕已经命洪承畴率领大军出关,驰援锦州。目前对东虏议和,示弱于敌,不合朕的意愿。以后这议和两个字不
许再提,下去吧!”
等侯恂、陈演,范复粹三人退出之后,崇祯只留下陈新甲一人,小声问:“议和的事情,是你透漏给侯恂的么?”
陈新甲连忙跪下说:“侯恂今日才从狱中蒙恩释放,臣还没和他交谈过。再说议和之事,圣上千叮咛,万嘱咐不可泄漏此事,臣怎敢对外人言。”
崇祯长长的出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如果传出去,只怕朕会被人说成是投降之君,屈辱之君,如此一来,朕的颜面何在,又怎么去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
陈新甲道:“对,圣上是中兴之主,这议和确实有误陛下令名。”
崇祯叹气道:“中兴之主的话就不用提了,只是这议和就是向东虏服软,丢人现眼之至,以后,朕还有何面目教谕天下万民百姓,万万不可让外人知道。”
陈新甲叩首道:“谨尊圣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