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征川之战,1908远东狂人,丹丘,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1章征川之战
开春之后,这武汉的天气就一天比一天暖和,已感觉不到冬天的严酷,虽然暂时没有多少人敢脱去小袄,但离春耕确实不太远了。
连降几场小雨,土地的墒情很不错,只等回暖,便可下地忙活了。现在军政府已经在武汉附近的乡村组织起了“锄社”,将无田少田的佃户和缺乏劳动力的自耕农组织了起来,并向他们免费配给了农具,一旦春耕开始,“锄社”就将严格按照日程表轮流到各农户的田里忙碌,主人家只需要管一顿饭就行了,而饭钱则由军政府的“农事处”补助一部分,能够保证每个壮劳力都能吃上一碗干饭,甚至还有几块咸菜啃啃。
不过目前最要紧的任务却不是组织农业互助,而是西征四川的军事行动,此外,一年一度的春汛也不能马虎,这沿江的堤防也得组织人去修,虽然去修堤的劳力没有工钱可拿,可却能保证一天两碗干饭,而且军政府也答应过,等修完了堤,每个劳力还要再发给一块大洋的津贴,钱不多,只能买一石糙米,可到底也是前所未有的优待,当年清廷还没倒的时候,拉壮丁可没什么津贴可拿,即使是朝廷给的饭也都是老米野菜熬的糊糊,这共和一建,果然是比当年强得多了。
这段时间以来,那些从东边赶到湖北打算采访共和军的军事行动的记者看到最多的倒不是军队的调动,而是那修筑堤防的黑压压的人群,耳朵里听见的也不是军号,而是人们的号子声,自从发捻之乱以来,这长江大堤有多少年没有认真修过了?当年曾国藩倒是提过修堤的事,但也仅仅只是提一下而已,修堤得银子,清廷舍得在军舰大炮上花银子,可却不舍得在修堤上花银子,同治五年的那场洪水席卷两湖,漂没人畜无算,洪水退去,长江两岸留下大量草荡,作为遗迹供人凭吊,直到现在,那些地方仍是缈无人烟。最近几年长江之所以没闹出大的动静,一方面是天旱,另一方面也是多亏了各地的缙绅大户,由他们出面劝募组织,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好歹可以在堤防上修修补补,挡不了大灾,可小灾还是能够挡一挡的,不过,这终究是杯水车薪,若是遇到大灾,无论贫民还是富户,都只能听天由命了。
现在军政府财政紧张,自然不可能大修特修,只能在旧堤上修修补补,还没到农忙时节,农村的壮劳力还是可以利用起来的,一方面是稳定后方,一方面也未必没有锻炼一下干部队伍的用意,干部培训学校的那些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实践一下组织底层民众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不仅仅只能用在修堤筑坝上。
共和军谢绝了一切对军事行动计划的采访,记者们无奈之下,只好改变了采访计划,开始将镜头对准湖北新政的方方面面,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让人新奇,虽然新政刚刚开始,但与清末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新政”比起来,军政府主持的新政都是脚踏实地的,而且没人敢以新政之名行敛财之实,就连为国民办理带小照的身份证也不收一文钱,除非在一年内重复办理,至于钉门牌、修道路,更是不必百姓掏腰包、出劳力,自有劳工大队代劳,这些从战斗部队里淘汰下来的羸兵打不了仗,可修路还是可以胜任的,而且,这些修路队里也招收了不少旗人,虽然不发薪金,但好歹包吃包住,每月还有剃头钱,总比呆在旗营里饿死强。
除了劳工大队之外,农垦团也是容纳城乡游民的组织,将这些衣食无着的游民组织到一起,既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存,也能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同时也可以为共和军提供廉价的后备兵源,不过现在湖北已没有多的土地可以安置农垦团,或许只能等待四川战役结束了,川边地区有大量未开发的山地和坡地,只是由于那里交通不便而且处于地方土司统治之下,所以得不到有效开发,但是随着共和军势力的向西渗透,川边的开发和控制必然会列入工作日程表。
由于游民的减少,市面秩序井然,就连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乞丐也被收容到了劳工大队和农垦团,在这里,没有人可以游手好闲,勤劳的国民才是值得尊重的。
就是在这点滴之间,湖北的面貌正在慢慢的改变,虽然和东部沿海比起来,依然是落后的,但谁也不能否认,军政府已尽了最大努力。
当然,军政府之所以成为“军”政府,就是要把军事放在关注的第一位,无论如何,这军事都不能放松,长江大堤上的百姓们在忙碌,共和军的全体官兵也在忙碌,只不过,部队的调动大多都集中在夜晚,多数人是看不见的,部队调到了哪里?哪支部队是先遣队?这些军事机密没人能够回答,唯一可以透露一点消息的就只有詹大悲主持的《先锋日报》,这家报社是共和军唯一批准随军采访的报社,而且,部队里的时政宣讲员也多是这家报社的兼职记者,不过本着保守机密的信条,报纸透露出来的消息也不多,而且真假掺半,有效的混淆了视听,掩护了部队的调动。
没有多少人知道,就在共和军总司令部下,新设了一个“心理战作战科”,共和军的总司令赵振华兼任作战科长,而这个部门恰恰是《先锋日报》关于共和军消息的主要来源地,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心理战的效果,但赵北坚信,这只是共和军在新军事革新上走出的一小步,在他的主持下,这支军队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无论是战法、战术,还是编制、武器,这支部队都将引领世界军事潮流,或许用不了多少年,“世界军事革新先锋”的桂冠将戴在总司令的头上。
心理战只是战争的一个很小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信息闭塞、媒体稀少的国家,这种战术暂时还派不上大用场,战争仍然将以部队的冲锋和大炮的轰鸣作为开始和结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西征马上就要开始,部队的武器补充和后勤保障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此次西征能否在短期内结束的关键,船只的征集、民夫的招募,都有条不紊的展开,南方本不是养马的好地方,出产的马多半还没驴高,但仍然被共和军大量购买,为了弥补军马的巨大缺口,部队里甚至出现了驴子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共和军部队尚未正式誓师,但是辎重的运输早已开始,岳州、荆州、归州、巴州等地已建立了兵站,随军行动的劳工大队和农垦团也先期抵达各个兵站,时政宣讲队已开始在社会上公开宣传这场西征之战的重要意义,所有与战争相关的战争物资也列出清单,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征购……一系列的举措表明,这架战争机器的每一个齿轮都已经高速运转起来,这也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第一次向“总体战”迈出脚步。
西征绝对不会失败,这一点共和军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但战事不宜过久拖延,那可能会招致列强武力干涉,尤其是日本和俄国,都在虎视耽耽,而且巴尔干的“波斯尼亚危机”现在正逐步走向缓和,欧洲列强已可腾出手来关注远东事务,所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结束大部分战斗,并稳定全国局势,避免给列强干涉的借口,在这一点上,众人没有丝毫分歧。
赵北定下的作战期限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共和军西征部队必须由东到西横扫全川,沿着川江水陆并进,拿下所有大中型城市,并歼灭有建制的清军部队,建立地方共和政府,然后分兵四出,争取在半年里荡平全川顽固势力并组建地方自治政府。
现在北方的北洋军已在段祺瑞的指挥下拿下了娘子关,山西门户洞开,而同盟会和光复会的军队也已向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开拔,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再加上英国和法国的炮舰威胁,两广总督张人骏已正式放弃了“中立”立场,倒向共和政府,就任广东都督,随即也派兵参与了讨伐云贵总督锡良的战争,至于广西巡抚张鸣岐,本想萧规曹随,加入共和一方,不料他麾下的旧军却不听指挥,纷纷哗变,投靠了锡良,锡良将云南宿将陆荣廷派到广西,署理广西提督,以武代文,监督广西省政,巡抚张鸣岐在广西站不住脚,只好化装逃往广东,广西成了锡良的地盘,这位清廷总督不禁志得意满,自封“平南公”,坐拥三省,并派兵入川,增援赵尔巽,陕甘总督升允虽然自顾不暇,但也派了几百骑兵入川增援,一时之间,川、滇、黔、桂、陕、甘顽固势力连成一片,气焰嚣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